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生物、化學、物理
專業導游:
鄧尚貴教授:博士生導師,食品與醫藥學院院長,現任國家水產品頭足類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主任、全國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常駐專家、浙江省水產品加工團隊科技特派員首席專家、浙江省輕工紡織食品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重點學科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帶頭人、浙江省重點專業和優勢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負責人、浙江省教學團隊“水產食品課程群”負責人、浙江省精品課程“水產食品學”負責人。主要從事海洋生物資源的加工與綜合利用、海洋天然產物和水產品質量與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余項次。
陳小娥教授:碩士生導師,食品與醫藥學院副院長,兼職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工作組成員(教指委)、中國海洋學會會員。主要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科研工作,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次。
羅紅宇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兼職浙江省海洋學會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理事、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主要從事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有關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次。
夏松養教授:碩士生導師,創新與應用研究院院長、國家水產品頭足類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的研究,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次。
王陽光教授:碩士生導師,科研處副處長。現任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浙江省食品學會的理事。主要從事水產品加工與貯藏的研究,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授權發明專利1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項次。
方旭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科研工作,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60篇,授權發明專利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次。
第一部分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簡介
1.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安全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能在食品(水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食品與水產品檢測機構、監督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等相關部門生產和經營、質量與安全控制、分析檢測、監督管理、安全評價、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2. 專業師資力量
專業師資隊伍22人,副高級以上占60%,博士學位占80%,具有國外訪學經歷的青年教師10人。本專業與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泰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聘請有外國專家10余人。
3. 專業的優勢及特色
本專業為新興專業,堅持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的原則,以專業內涵建設為抓手,大力培育特色和優勢領域,提高專業整體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專業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重點,基于“面向行業、校企聯合、分級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行業需求的具有較強動手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院舉行首屆清明傳統食品創意大賽
4. 辦學條件(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踐實習基地)
本專業是為適應當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開設的新興本科專業,依托學科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建有水產食品學省級精品課程、水產食品課程群省級教學團隊,擁有國家水產品頭足類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浙江省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聯合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海產品健康危害因素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和中央財政水產品質量與安全創新團隊和中央財政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建設項目,建有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和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本專業現已建成1100m2的專業教學實驗室和學科研究室,擁有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原子吸收、電子鼻、質構儀等儀器設備價值2000余萬元,先后與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舟山分院、舟山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舟山瀛洲水產有限公司、浙江正龍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多個。
5. 師生已有育人成果
2012年以來,學生獲得全國挑戰杯二等獎和浙江省挑戰杯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水產食品加工與創意大賽三等獎、首屆“甘其食杯”中國傳統食品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學科競賽獎30余人次。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
6. 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
畢業生可在全國各省、市、地、縣級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海關、出入境檢疫檢驗、農業、衛生防疫、營養配餐、社區等單位和部門從事食品及相關產品的生產管理、質量與安全檢測和控制、檢疫、技術監督和行政管理工作;可到食品企業從事產品開發、生產、營銷和管理等工作。本專業支持學生報考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生并為學生提供優越的考研條件。
7. 近三年就業率
近三年就業率均在95%以上。
第二部分 教授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Q1: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研究食品在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過程中質量與安全的檢測、控制、監督管理和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本專業屬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類,培養具有掌握食品貯運保鮮、加工、貯藏、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有關食品質量與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授予工學學位。
Q2: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特色課程?
專業的核心課程有食品科學導論、食品化學、食品分析、儀器分析、食品衛生學、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專業的特色課程有水產食品學、食品質量管理學、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認證等。
Q3: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食品質量與安全是跨多學科門類、多學科交叉、覆蓋范圍廣的專業,學生要掌握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安全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學生對化學、生物學等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化學感興趣將會使學習效果更佳,另外學習者應具有較好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獨立的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Q4: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一方面食品質量與安全是綜合性交叉專業,涉及知識內容較多,要求學生全面扎實的掌握基礎學科的知識,在學習初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應用型專業,要求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偏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應當擺脫在中學階段養成的以教材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加強實踐動手和創新應用能力培養。
Q5:社會上是否有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認識誤區?
其認識誤區主要是認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就是培養化驗員或檢驗工,但實際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在“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從事生產和經營、質量與安全控制、分析檢測、監督管理、安全評價、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畢業生不僅限于在相關事業單位或行政部門從事分析檢測、質量控制等工作,而且可以在生產企業從事分析檢測、質量控制、企業管理、生產、安全評價,也可以進一步深造,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
Q6:社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這個專業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食品從“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參與,尤其是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以及食品檢測與控制需要具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知識的人才。
Q7: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有哪些精彩的學科競賽?
浙江省大學生化學競賽、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浙江省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甘其食杯中國傳統食品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和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省賽、全國賽)等。
第三部分 學生眼中的食安專業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你從生活日常走來,以“食”為基礎,肩負食品營養保障和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的使命,跨越食品科學與醫學的弧線,如橋梁一般連接著食品與預防醫學。誠如是,你走過食品生產、加工管理和控制的漫漫長路,只為食品的營養品質和衛生質量,許下造福人類健康的承諾。
——大四學生劉海軍
食乃民之本,民不可一日無食,猶如魚兒得水,如是乎,食品質量與安全就像是生活中的傳送帶,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安全與健康的關系,連接著食品與預防醫學,跨越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的各個領域,最終把無害、健康的食品送達人類生命的口袋。
——大三學生施政宇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因而食安這個專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認為食安是十分實用的,據有些老師說,這專業還是新興的,有發展空間,以后的就業前景還挺好的。食安還是個很有發展空間的專業。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