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現開設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智能硬件開發與設計)5個本科專業(方向),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立項專業和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學院有山東省重點學科--光學學科、“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物理與光電實驗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新型材料電子對抗天線技術研究團隊等多個教學科研平臺,有5門專業課程建成為省級精品課程。現有教職工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0人、碩士學位教師18人,碩士生導師7人,近代物理教研室教學團隊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現有本科在校生960人。
該院立足于濰坊市國家級光電特色產業基地,與歌爾聲學、中微光電等合作建有多個校外實習基地,與浪潮華光合作建立“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學院確定了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全面實行導師制、學分制管理。學院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近3年來學生承擔科技研究與開發項目30多項,在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等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100余項,獲得專利28項。
物理學本科專業(師范類)
本專業培養從事物理學及相關前沿學科教學和研究、將物理學應用于技術和社會各個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普通物理、原子物理學、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與設計、現代教育技術、教師語言、數學物理方程、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固體物理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電子實習、教育實習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能夠在微電子、光電子、物理電子、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等方面從事研究、開發、制造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普通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固體物理、量子物理、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匯編語言及單片機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半導體物理、電子材料、現代集成電路制造工藝原理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電子設計入門、電子實習、電路設計、IC設計、DSP實驗與系統設計、專業實踐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能在光學、光電子學、光信息科學及光電信息科學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普通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固體物理、量子物理、工程光學、物理光學、光電子技術、光電功能材料及器件、激光原理與技術、光纖通信基礎、光電傳感器、信號與系統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電子設計入門、電子實習、電路設計、光電信息技術實驗、LED封裝實訓、專業實踐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能在微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普通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固體物理、量子物理、匯編語言及單片機技術、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半導體物理、現代半導體集成電路原理、半導體器件物理、現代集成電路制造工藝原理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集成電路工藝設計、電子實習、電路設計、IC設計、DSP實驗與系統設計、專業實踐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電子科學與技術(智能硬件開發與設計)本科專業(校企合作辦學)
本專業(方向)由濰坊學院和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辦,通過智能硬件的研發與產品設計相結合,配合云端和應用開發,培養能實現完整的智能硬件設計和應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化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普通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業設計概論、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匯編語言及單片機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應用、電子線路CAD技術、通信原理、高頻電子線路、工業產品設計等;主要課改課程有智能硬件技術導論、智能云端系統設計、創新云平臺應用設計、智能硬件工業設計技術、Zigbee組網技術開發及應用、射頻識別(RFID)開發技術、移動嵌入式開發技術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