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報考資格條件
1.考生年齡如何計算?
考生年齡計算至公開招聘報名截止日為止,18-35周歲是指1981年9月6日至1999年9月6日期間出生的。
2.執業證、資格證考試成績通過了,但尚未發證,可否視為取得相應的資格證?
否。考生相關資格證書須在本次公開招聘報名截止日(2017年9月6日)前取得。
3. 2017年畢業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報考?
2017年畢業的定向生限在定向地區報考,委培生原則上不得報考。如委培或定向單位同意其報考的,應當由委培或定向單位出具同意報考證明,并經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報考。
4.招聘專業有何要求?
招聘單位根據用人要求,參照《廣東省2017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目錄》進行了專業設置。報考人員應按專業目錄中的名稱和代碼選擇相對應的崗位報考,如所學專業為目錄中舊專業名稱的,按照對應的專業名稱及代碼報考。舊專業后面注明“部分”的,征詢招聘單位同意后報考。報考人員所學專業按所獲畢業證書上的專業為準。
對含有兩個以上培養方向的專業,如招聘崗位已明確具體培養方向的,報考人員須符合具體培養方向方可報考。如專業目錄中的“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A120202)”,某崗位設置為“企業管理(限:財務管理)(A120202)”,則此專業中財務管理方向的報考人員方可報考,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報考人員不可報考。除專業目錄中有列出培養方向的專業外,其他畢業證上專業名稱后面以括號等形式列出的培養方向不能作為報考專業的依據。
報考人員不得報考所學專業代碼與招聘崗位專業代碼不一致的崗位。所學專業未列入專業目錄(沒有專業代碼)的,可選擇專業目錄中的相近專業報考,所學專業必修課程須與報考崗位要求專業的主要課程基本一致,并在資格審核時提供畢業證書(已畢業的)、所學專業課程成績單(須教務處蓋章)、院校出具的課程對比情況說明及畢業院校設置專業的依據等材料。
報考人員在報名系統中填寫專業須按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如實填寫,所學專業與專業目錄中的專業名稱完全相同的直接進行選擇,所學專業為舊專業的按對應的專業名稱選擇,所學專業未列入專業目錄的選擇相近專業。未如實填寫的,造成報名系統無法識別以及其他一切后果由報考人員本人自負。
5.如何理解“學歷”、“學位”、“全日制”要求?
報考人員應具備與招聘崗位所要求專業的學歷學位,用符合招聘崗位條件的學歷專業報考,報考人員所學專業按所獲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名稱為準。招聘崗位沒有要求學位的,報考人員是否取得學位不影響報考。其他條件中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畢業”要求的崗位是指考生在報考時應具有相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職業院校)學歷。
6.報考人員最高學歷專業與招聘崗位要求的學歷專業不同,可否用非最高學歷專業報考?
可以,但須提供符合招聘崗位專業要求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及崗位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的證明材料。
7.留學回國人員能否以其尚未取得的相應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進行報考?
不能。留學回國人員以國(境)外學歷學位報考的,須于報名截止日(2017年9月6日)前取得相應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并于資格審核前提供教育部門的學歷學位認證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有關證明材料。
學歷認證需提供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證明。報考人員可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cscse.edu.cn)查詢認證的有關要求和程序。學歷認證材料和使領館開具的有關證明材料等,應在面試前資格審核時與其他材料一并交招聘單位審核。
8.在讀的留學人員能否以已取得的國內學歷學位報考?
不能。在讀的留學人員既不能以其尚未取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進行報考,也不能以已取得的國內學歷學位證書進行報考。在報名截止日前尚未取得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的留學人員均視為在讀留學人員。
9.取得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我省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可否按大專學歷報考?
取得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我省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在政策上視同大專學歷人員,須于報名截止日(2017年9月6日)前取得相應的畢業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
10.獲“雙學位”的報考人員,是否可以用第二學位證書上的專業來報考招聘崗位要求的專業?
獲“雙學位”的報考人員,可用第二學位證書上的專業報考,無需提供該專業的畢業證書。
11.國有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報考需經征得工作單位同意”,如何辦理?
先進行網絡報名,待資格審查時提供單位同意報名的書面證明材料。
12.如何理解“構成回避關系”的崗位?
按照《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省政府139號令),應聘人員與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擬制血親關系或者近姻親關系的,不得應聘該單位的秘書、人事、財務、紀檢監察崗位,以及與該負責人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崗位。
二、關于報名
13.能否現場報名?
本次招聘實行網絡報名,不設現場報名。
14. 網絡報名是否進行資格審核,如何理解誠信報考?
本次招聘網絡報名實行誠信報考,報名時不設人工資格審查,由報名系統自動根據考生填寫的居民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對性別、報考專業、職稱和工作經歷以及其他崗位條件進行校核,筆試前不安排現場資格審查。請報考人員認真閱讀誠信承諾和招聘公告,嚴格遵守誠信承諾。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選擇與本人條件相符的崗位。報考人員如實填寫有關信息,不得虛報、隱瞞有關情況,不得弄虛作假以騙取考試資格,不得為“試考”虛假報名,以免干擾正常的報名秩序、浪費國家資源。本人條件不符合招聘公告和所報考崗位條件和要求的,一切后果由報考人員自負。
15.考生在報名時間上有何需要注意?
考生必須在2017年9月4日9:00至9月6日17:00的規定時間內報名。建議考生根據本人的專業、意愿和職業規劃等選擇報考崗位,不要等到最后才匆忙報名,以免因網絡塞車影響報名而造成遺憾。
16. 填寫報名信息需要注意什么?
填寫報名信息必須真實、全面、準確,對學習和工作經歷欄目,應按時間先后順序,從高中開始,填寫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單位工作學習、任何職。對大學期間的學習經歷,須填寫清楚學校、院系、專業名稱。為方便招聘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審核是否構成回避關系崗位,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不得漏填,以免影響審核。
17.報考人員是否可以更改報考崗位?
報名確認后不能再改報其他崗位。
三、關于考試及體檢
18.如果居民身份證遺失或正在辦理中,怎樣處理方可參加考試或體檢?
在準考證、體檢通知上,都要求考生必須帶齊準考證、居民身份證方可參加考試或體檢。如居民身份證失效、遺失或更換中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臨時居民身份證,憑準考證及臨時居民身份證方可參加考試或體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居民身份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臨時居民身份證是唯一可以代替居民身份證作為入場參加考試或體檢的法定居民身份證明憑證,其他任何證件都不能代替居民身份證參加考試或體檢。
19.居民身份證辦理受理回執或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的帶有考生本人照片并加蓋公章的居民身份證明,能否代替居民身份證參加考試或體檢?
不能。居民身份證辦理受理回執只能說明公安部門已經受理申請居民身份證補辦手續,是到期領取居民身份證的憑證,但不是證明身份的法定證件,不具備證明力;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的帶有考生本人照片并加蓋公章的居民身份證明,由于缺乏防偽標記,不易辨別真偽,因此不能代替居民身份證參加考試。考生若居民身份證失效、遺失或正在辦理中,應當及時申請領取臨時居民身份證,確保順利參加考試或體檢。
20.如何查詢筆試成績?
報考人員可憑本人居民身份證號和準考證號登陸原報名網站查詢筆試成績。
21.面試前資格審查時,考生須提供哪些材料?
面試前須對進入面試人選進行現場資格審查,由招聘單位或其主管部門負責。考生須提供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報考崗位對專業技術資格或執業資格等有要求的,須提供相應的證書及有關證明材料;留學回國人員,須提供學歷認證材料和使領館開具的有關證明材料;在國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須有單位同意報考證明。上述證件及證明材料均要求原件及復印件,審核后留復印件退回原件。
22.通過資格審核進入面試環節后,考生能否主動放棄?
通過資格審核,具備參加面試資格的考生須作出不主動放棄面試、體檢、考察、聘用資格的承諾,同時也須作出若被聘用,保證按時報到的承諾。違背承諾的將記錄在案,2年內不得報考我區事業單位。
23.如果報考人員在報名參加本次公開招聘時符合報考條件,但在招聘過程中,被錄用為公務員,應如何處理?
報考人員在招聘過程中,被錄用為公務員,報考人員應如實報告情況,并中止參加本次公開招聘,招聘單位不再將其列為面試、體檢、考察人選。
24.體檢的項目和標準怎么確定?體檢的文件有哪些?
體檢項目及標準根據有關文件要求確定。依據文件如下:
《關于印發〈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體檢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粵人社發〔2010〕382號)
25.哪些情況要復檢,復檢程序是什么?
體檢醫療機構和體檢醫師根據體檢項目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檢查和復檢。對心率、視力、聽力、血壓等項目達不到體檢合格標準的,應安排當日復檢;對邊緣性心臟雜音、病理性心電圖、病理性雜音、頻發早搏(心電圖證實)等項目達不到體檢合格標準的,應安排當場復檢。考生對非當日、非當場復檢的體檢項目結果有疑問時,可以在接到體檢結論通知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向體檢實施單位提交復檢申請。復檢只能進行1次,體檢結果以復檢結論為準。復檢前,體檢實施單位應對復檢項目嚴格保密。
26.報名政策咨詢電話和時間指引?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咨詢電話:0766-8829907(報名咨詢)。詳細招聘問題咨詢電話見崗位信息表中招聘單位聯系電話。
咨詢時間:工作日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
為避免因咨詢電話擁擠而影響報名,考生如有疑問,應先詳細閱讀公告、報考指南及崗位表等;如仍有疑問,再電話咨詢。工作人員僅對公告內容及政策給予解釋,不對報考人員是否符合崗位條件進行確認。
27.本報考指南適用范圍如何?
僅適用于本次事業單位公開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