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植物學》考試大綱適用于浙江農林大學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的細胞與組織、植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發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類與系統發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練掌握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態解剖特征,系統掌握植物分類與系統發育知識,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考試內容
(一)植物的細胞與組織
1. 植物細胞的基本形狀、結構與功能,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2. 植物細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
3. 植物的組織類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組織系統。
(二)植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發育
1. 種子的結構與類型;種子萌發的條件、過程與幼苗的形成。
2. 根與根系類型;根的初生生長與初生結構;根的次生生長與次生結構。
3. 莖的形態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與類型;莖的生長習性與分枝類型;莖的初生結構與次生結構。
4. 葉的形態、結構、功能與生態類型;葉的發育;葉的脫落及其原因。
5. 營養器官間的相互聯系。
6. 營養器官的變態。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類型。
2. 花的組成與演化;無限花序與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發育。
4. 花藥的發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發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風媒花和蟲媒花。
7. 被子植物的雙受精及其生物學意義;無融合生殖和多胚現象。
8. 胚與胚乳的發育;果實的形成與類型。
9. 植物的生活史與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類與系統發育
1. 植物分類的階層系統與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門類及主要演化趨勢。
3. 藻類植物的生活史。
4. 苔蘚植物的形態特征。
5. 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類原則。
8.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
9. 植物起源與演化趨勢;維管植物營養體的演化趨勢;有性生殖的進化趨勢;植物對陸地生活的適應,生活史類型及其演化;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
10. 被子植物的起源與系統演化。
二、 考試要求
(一) 植物的細胞與組織
1. 掌握植物細胞的結構組成,熟練掌握細胞器的種類和功能,理解并掌握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異同。
2. 了解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理解并熟練掌握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3. 熟練掌握植物組織的分類及其結構與功能,掌握組織系統的概念和維管植物的組織系統。
(二) 植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發育
1. 熟悉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掌握種子的結構;熟練掌握種子與幼苗的類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類型;掌握根尖的結構與發展;熟練掌握根的初生結構;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結構及次生生長。
3. 了解莖的形態特征與生長習性;熟悉芽的概念與分類;掌握分枝的類型;熟練掌握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莖的初生結構與次生結構的異同;理解并掌握莖的次生生長。
4. 熟悉葉片的形態;掌握葉的組成;理解并掌握單葉、復葉、葉序的概念;熟練掌握被子植物葉的一般結構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物的葉的特點;理解并熟練掌握葉的生態類型及特點。
5. 了解莖與葉、莖與根間的維管組織的聯系;理解并掌握營養器官在植物生長中的相互影響。
6. 掌握根、莖、葉的主要變態類型。
(三) 植物的繁殖
1. 掌握植物繁殖的類型。
2. 熟悉花的組成;理解并掌握花的演化;掌握無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概念及類型。
3. 熟練掌握花藥的發育、花粉粒的形成以及形態結構;掌握胚珠的發育和胚囊的形成。
4. 熟悉風媒花與蟲媒花的特點;掌握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的概念與生物學意義。
5. 理解并熟練掌握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及其生物學意義;掌握無融合生殖及多胚現象的概念。
6. 熟練掌握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胚的發育;掌握胚乳的發育類型。
7. 了解果實的形成,掌握果實的類型及其代表植物。
8. 理解并掌握生活史與世代交替的概念。
(四) 植物的分類與系統發育
1. 熟悉植物分類階層系統,了解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2. 了解孢子植物類群及特征。
3. 熟悉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熟練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4. 熟練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類原則和主要的分類系統。
5. 掌握植物的起源與演化趨勢。
6. 掌握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從低等植物進化到高等植物過程中植物營養體的演化、生殖方式的進化,以及植物對陸地生活的適應;掌握生活史類型及其演化。
7. 了解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學說;掌握被子植物系統演化的兩大學派;熟練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系統。
三、 主要參考書目
1.曹慧娟. 植物學. 第2版.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2
2.方炎明. 植物學.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