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015 文新與新聞傳播學院
目錄
初試考試大綱 1
663 文學綜合 1
964 語言學綜合 2
965 新聞學基礎 3
927 文化產業概論 4
354 漢語基礎 4
445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6
復試考試大綱 8
文藝學綜合知識 8
現代漢語 9
古代漢語基礎 10
中國古代文學 11
中國現當代文學 12
兒童文學理論 12
比較文學 13
新聞學與傳播學 14
文化產業管理綜合知識 15
中國史 16
應用語言學 16
初試考試大綱
663 文學綜合
一、考試性質
文學綜合是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傳媒文化7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傳媒文化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所必備的文學學科的基本知識、理論方法、綜合能力和專業潛能,通過考試選拔高素質的優秀專業人才。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其中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歐美文學)分別占40分、40分、35分、35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名詞解釋30分,簡答題60分,分析論述題60分。
四、考試內容
文學概論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文學理論的學科屬性;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文學創造活動的特點和過程,包括藝術構思、靈感與形象思維等;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文學文本的構成形態;文學典型與意境;文學風格;文學消費與接受;文學批評。
中國古代文學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掌握中國歷代文學發展的主要脈絡及文學現象的程度 ;熟悉中國歷代著名作家及經典作品的程度;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度。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演變流脈、基礎知識和概念、重要作家作品、主要思潮運動、前沿文學現象和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在專業領域中的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外國文學(歐美文學)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歐美各國文學發展的歷史脈絡;歐美文學各個時期出現的重要思潮、流派、作家和作品;歐美文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征;中西文學與文化的異同;運用外國文學研究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歐美文學問題。
五、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964 語言學綜合
一、考試性質
語言學綜合是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所必備的語言學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論方法、綜合能力和專業潛能,通過考試選拔高素質的優秀專業人才。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其中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各占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名詞解釋30分,簡答題60分,分析應用題60分。
四、考試內容
語言學概論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對語言本質和語言不同功能的認知;對語言系統各種構成要素(語音和音系、語法、語義和語用)的分析和描寫;對語言和文字關系的正確理解;對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語言接觸、語言系統的演變的表現和規律的認識;對實際語言現象的理論解釋等。
古代漢語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對古代漢語文字、音韻、訓詁、語法現象的準確解釋;對古代漢語文獻的熟練閱讀;對文字、音韻、訓詁、句讀等傳統語言學知識的了解等。重點考查古漢語中文字、音韻、訓詁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現代漢語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對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現象的具體描寫分析以及對分析方法的科學運用;對現代漢字的性質、整理與應用情況的了解;對現代漢語修辭學基本知識的一般把握。重點是對現代漢語實際語言事實和現象的科學分析和理論闡釋。
五、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965 新聞學基礎
一、考試性質
新聞學基礎是傳媒文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初試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考試目的是為了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傳媒文化專業碩士學位所必備的基本素質、綜合能力和專業潛能,以通過考試選拔高素質的優秀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為新聞事業發展和國家文化建設培養人才。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新聞學理論50分,新聞史40分,新聞實務60分。
四、考試內容
考試要求考生掌握新聞學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的基本知識、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專業技能,要求考生具備在新聞傳播專業領域中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具體說,要求考生:
1、準確理解和恰當地運用新聞傳播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掌握新聞傳播學科的歷史演變。
3、具備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能力。
4、密切關注本學科前沿現象,并從新聞學的角度做出分析。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927 文化產業概論
一、考試性質
文化產業概論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初試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要求學生具備較為系統全面的文化產業基礎知識,掌握有關文化產業的基本理論,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奠定較扎實的理論基礎。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名詞解釋30分,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
四、考試內容
本考試科目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命題,考生可按照要求進行復習和準備,不指定具體參考書目,可選用本專業通行的書目。
文化產業的由來(包括:什么是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概念的提出、文化產業的范圍和門類等);文化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文化產業、內容產業和創意產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文化產業投融資;文化產業政策與法規;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文化資本與文化產業;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集聚區)建設;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五、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354 漢語基礎
一、考試性質
漢語基礎考試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是由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統一制定考試大綱,教育部授權的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題的選拔性考試。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的相關知識基礎、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漢語基礎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的漢語語言學相關基礎知識和漢語語言分析及運用能力。
二、考察目標
1.要求考生具有較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2.要求考生具有較高的漢語應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漢語語言分析能力。
三、考試形式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滿分及考查內容分數分配
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占比60分,漢語應用能力占比30分,漢語語言分析占比60分。
(四)試卷題型比例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占比60分
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
漢語應用能力占比30分
題型:語音能力題(標注拼音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漢字能力題(改正錯別字、漢字書寫、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語法詞匯規范(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
漢語語言分析占比60分
題型:語音分析題(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詞語辨析題,語法分析題(辨別詞性,短語、單復句分析)病句修改題,簡答題等。
四、考試內容
漢語基礎考試由“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漢語應用能力”和“漢語語言分析”三部分組成。
(一)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語言學基礎;漢語概況;現代漢語語音;現代漢語詞匯;現代漢語語法;漢字
(二)漢語應用能力
漢語應用能力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辨音和標音能力;字形、字義辨別能力及漢字書寫規范;詞匯、語法規范
(三)漢語語言分析
漢語語言分析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語音分析;詞義分析;語法分析
五、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445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一、考試性質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試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是由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統一制定考試大綱,教育部授權的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自行命題的選拔性考試。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的相關知識基礎、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相關的中外文化及語言教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素養及書面語表達能力。
二、考察目標
1.要求考生具有與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中外文化基礎知識。
2.要求考生具有與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基礎知識。
3.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三、考試形式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滿分及考查內容分數分配
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中外文化基礎知識80分,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基礎知識30分,材料分析寫作40分。
(四)試卷題型比例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80分
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等
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基礎知識30分
題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等。
案例分析寫作40分
考試形式為: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
要求考生在準確、全面地理解所給文字材料和題意的基礎上,寫出思想健康、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范、卷面清潔的文章,鼓勵考生結合實際發揮創造性。
四、考試內容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能力考試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學”,“教案寫作”或“案例分析”三部分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中外文化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中國文化基礎知識;外國文化基礎知識
(二)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學
語言教學及教育、心理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語言教學基礎;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
(三)教案寫作或案例分析
材料分析寫作部分測試以下內容;分析與實踐能力;論文寫作能力
五、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復試考試大綱
文藝學綜合知識
一、適用專業
文藝學
二、考試性質
文藝學綜合知識是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三、考察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了解中國文論和西方文論的主要理論及其發展線索;掌握影視藝術的基本知識;具備分析作家作品和文藝現象的基本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科目復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復試中的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論述題:中國文論40%;西方文論40%;影視藝術20%。
五、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中國文論
1.先秦經典的啟示及其詩樂觀。
2.《毛詩大序》《禮記·樂記》《典論·論文》。
3.《文賦》《文心雕龍》《詩品序》的主要觀點及意義。
4.陳子昂、王昌齡、皎然、韓愈、白居易、劉禹錫、司空圖詩文論的主要觀點及意義。
5.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嚴羽、元好問詩文論的主要觀點及意義。
6.元明清詩文小說戲曲理論和批評。
7.近現代文學理論與批評。
第二部分:西方文論
1.柏拉圖的文藝思想。
2.亞里士多德《詩學》。
3.賀拉斯《詩藝》。
4.朗吉弩斯《論崇高》。
5.布瓦洛《詩藝》。
6.狄德羅的文藝思想。
7.康德的文藝思想。
8.黑格爾的文藝思想。
9.接受美學。
10.二十世紀西方主要的文藝思潮。
第三部分:影視藝術
要求考生掌握電影電視藝術的基礎知識和概念、重要電影電視藝術家及作品、主要思潮運動、前沿電影電視藝術現象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要求考生具備在專業領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要求考生:
1.準確地理解和恰當地運用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準確掌握本學科的歷史演變,如中外電影史上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及重要的流派。
3.密切關注電影電視現象,并從文化研究和影視研究的角度作出分析。
4.熟悉和掌握本學科的學術研究方法,并能夠準確地應用。
六、是否需要使用計算器
否。
現代漢語
一、適用專業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二、考試性質
現代漢語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三、考察目標
本課程綜合考查考生對現代漢語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對現代漢語研究文獻的了解情況,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現代漢語語言事實的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科目復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復試中的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50%,應用分析題50%。
五、考試內容
考查內容包括對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義、語法特點和現象的具體描寫分析,對重要的現代漢語研究文獻的一般了解,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重要的理論觀點的評析,重點是對現代漢語實際語言事實和現象的科學分析和理論闡釋。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古代漢語基礎
一、適用專業
漢語言文字學
二、考試性質
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筆試的專業基礎考察內容。
三、考察目標
全面掌握古代漢語基本知識和主要分析方法,具備分析漢語史事實和現象的實際能力。
四、考試形式
古代漢語基礎也是報考漢語言文字學專業考生復試筆試內容。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60%,論述題40%。
五、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對古代漢語文獻的熟練閱讀,對文字、音韻、訓詁、句讀等傳統語言學知識的了解等。復試中的筆試重點考察對漢語史現象的分析和解釋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中國古代文學
一、適用專業
中國古代文學
二、考試性質
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考試的綜合考試科目。
三、考察目標
旨在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所必備的相關學科知識和科研素質,利用復試的機會進一步考察考生的綜合知識面和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20%,作品賞析題20%,論述題60%。
五、考試內容
1中國歷代文學發展的主要脈絡及文學現象的熟悉了解程度。
2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及經典作品的熟悉了解程度。
3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適用專業
中國現當代文學
二、考試性質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課程。
三、考察目標
要求考生能夠系統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發生、演變的歷史流脈,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方法,具備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所必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基礎知識50%,應用能力50%。
五、考試內容
考試除了進一步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扎實的學科功底,重在測試考生是否能夠運用獨立地、準確地、靈活地運用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兒童文學理論
一、適用專業
中國現當代文學
二、考試性質
兒童文學理論考試科目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的專業課考試。
三、考察目標
通過兒童文學理論考試,考核考生的兒童文學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20%,論述題40%,評析題40%。
五、考試內容
兒童文學理論考試包括兒童文學的基本原理和兒童文學文體論兩大部分。兒童文學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兒童文學本質論、兒童文學的發生原理、兒童文學讀者論、兒童文學作家論等方面的內容;兒童文學文體論主要包括韻語兒童文學、幻想兒童文學、寫實兒童文學、紀實兒童文學、科學文藝、動物文學、圖畫書等兒童文學大類中的各類文學體裁的研究。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比較文學
一、適用專業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二、考試性質
比較文學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專業基礎考試科目。
三、考察目標
考查考生對比較文學學科性質、特點、發展歷史、各流派觀點、研究方法等的掌握,考查學生運用比較文學的具體方法,在比較視野中分析中外作家、作品,探索文學在世界范圍發展的共同規律的能力。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共有3個分析題,其分值分別為30%、30%、40%。
五、考試內容
(一)比較文學的定義、功能、歷史和現狀;
(二)比較文學的基本類型和研究方法:影響研究、平行研究、闡發研究、接受研究等;
(三)文學范圍內的比較研究:神話與民間文學的比較;文類學、主題學、形象學、媒介學、比較詩學等;
(四)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文學與藝術、宗教、心理學、哲學和科學等;
(五)運用比較文學的具體方法,在比較視野中分析中外作家、作品,探索文學在世界范圍發展的共同規律;
(六)對本學科發展的重要前沿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新聞學與傳播學
一、適用專業
傳媒文化
二、考試性質
新聞學與傳播學是傳媒文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專業基礎考試科目。
三、考察目標
考試目的是為了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傳媒文化專業碩士學位所必備的新聞學與傳播學基本理論的應用能力和專業潛能,以利用復試的機會考察考生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40%,分析論述題60%。
五、考試內容
考試除了進一步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扎實的學科功底外,重在測試考生是否能夠獨立地、準確地、靈活地運用專業基礎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文化產業管理綜合知識
一、適用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
二、考試性質
文化產業管理綜合知識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考試科目,屬于復試階段的筆試考試。
三、考察目標
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產業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掌握更為全面的知識和理論,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題40%,論述題60%。
五、考試內容
本考試科目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命題,考生可按照要求進行復習和準備,不指定具體參考書目,可選用本專業相關的書目和參考資料。
1、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2、當代社會文化與經濟、科技的融合
3、文化軟實力與國家競爭力
4、文化產業發展戰略
5、文化產業管理模式的創新
6、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建設
7、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
8、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現狀與發展進程
9、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10、國外文化產業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中國史
初試執行全國統考;復試不指定考試大綱。
復試按照歷史地理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四個二級學科專業,綜合筆試歷史地理學、中外關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
應用語言學
一、適用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
二、考試性質
應用語言學是漢語國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入學復試的專業基礎考試科目。
三、考察目標
重點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化綜合知識和能力的掌握。
四、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論述題五題,或六題選五,每題分值各占20%。
五、考試內容
考試將全面考查考生對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基礎理論知識和主要分析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熟練程度,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漢語事實和現象的實際能力;全面考查學生對中外文化的了解掌握及對各種文化現象的分析批判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