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代碼:3009
考試科目名稱:高頻與電子測量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了解和掌握高頻電路、電子測量和智能儀器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雷電防護的高頻濾波、雷電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電子監測方法和系統設計。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有關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能進行雷電防護的高頻濾波、雷電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電子監測方法和系統設計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相關理論。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1、高頻部分:
1.1. 掌握LC諧振回路的選頻特性和阻抗變換特性;掌握集中選頻濾波器特點和特性。了解和掌握雷電防護的高頻濾波原理與方法。
1.2、了解電噪聲產生的機理,理解噪聲系數和等效噪聲溫度的概念,了解額定功率及額定功率增益,放大器噪聲系數,接收機靈敏度。
1.3、掌握晶體管高頻小信號等效電路與參數;單調諧回路諧振放大器;雙調諧回路諧振放大器;諧振放大器的穩定性。了解寬頻帶放大器及其展寬頻帶的方法和可控增益放大器原理。
1.4、了解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理解高頻功率放大器三種工作狀態的特點及判別,丙類功率放大器動態特性的含義。掌握丙類功率放大器欠壓、臨界狀態下功放性能指標的估算方法。理解丙類功率放大器的負載特性、調制特性和放大特性。
1.5了解振蕩器的基本概念及分類。掌握反饋型正弦波振蕩器的工作原理以及LC正弦波振蕩器、三點式振蕩電路組成法則。理解振蕩器的頻率穩定度,石英晶體振蕩器和壓控振蕩器。
1.6 了解調制的基本概念,掌握振幅調制原理及電路。掌握檢波原理及檢波電路。理解混頻的原理及特點,掌握混頻干擾的產生的原理和解決方法,了解混頻的性能指標和混頻電路。
1.7了解角度調制與解調原理,掌握調角信號的時域特性、頻譜、帶寬。掌握直接調頻的原理和電路,理解LC回路的頻幅和頻相轉換特性及相應鑒頻電路。
2、電子測量
2.1了解電子測量的內容和特點,掌握電子測量的一般方法,了解測量儀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2.2掌握測量誤差的基本概念,估計和處理、合成與分配、掌握測量數據處理方法。
2.3了解電子示波器組成和基本原理,熟悉數字化波形處理系統。
2.4掌握電子計數法測量頻率和周期及時間間隔的原理,熟悉通用電子計數器,了解其他的頻率測量方法
2.5掌握低頻交流電壓測量及電壓的數字式測量原理與方法,了解模擬式直流電壓測量、交流電壓表征和測量方法、高頻交流電壓測量、脈沖電壓測量。
2.6了解噪聲的基本原理和測量方法。了解頻譜分析的基本內容。
2.7了解阻抗測量的基本原理,掌握阻抗的電橋測量方法和調試方法。
3、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
3.1了解智能儀器的基本原理和組成。了解自動測試系統的基本知識和構成。
3.2掌握智能儀器的輸入/輸出通道及其接口技術
3.3掌握智能儀器的軟件系統設計
3.4了解幾種主要的通信協議。
3.5掌握顯示、打印和鍵盤的接口設計
3.6掌握智能儀器的抗干擾設計和容錯設計的基本知識。
3.7了解虛擬儀器原理。
3.8、了解和掌握智能儀器在雷電監測中的應用和監測系統設計。
第三部分 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1. 較低要求——了解;
2.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3.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概念、原理、理論知識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詞表述;對計算方法、應用方面,可用“會”、“應用”、“掌握”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