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
物理系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培養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的研究生,分理論、實驗、以及理論與實驗結合三個不同的培養模式。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堅實的物理基礎,掌握熟練的實驗技術,站在學科發展前沿,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技術研發與管理等高層次、全面發展型專業人才。 獨特的培養模式(博士生): 1. 寬口徑培養: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聯合培養;2. 國際聯合培養:中法、中澳聯合培養項目(國外、國內雙學位),自由聯合培養(1-2年國外研究機會,國內拿學位)。 學科基礎與研究環境: 本學科依托于物理系、量子研究所。量子研究所擁有若干個國際水平的實驗研究平臺, 包括量子光源、量子干涉技術、光子操控、冷原子操控等實驗平臺。團隊承擔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多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計劃)等項目,重點專項,重點項目等。 本學科導師團隊成員均具有國外留學經歷與背景,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關系。與我們有長期合作的國外科研機構包括,美國NIST、Arizona大學光學中心、Princeton 大學、Rice大學、Rowan大學、 Indiana-Purdue大學,法國巴黎高師(ENS),英國University of Oxford、Heriot-Watt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Macquarie大學、Queensland大學,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University of Hamburg、University Mainz, 丹麥哥本哈根玻爾研究所The Danish Bohr Research Institute等。我們會不定期地邀請這些國外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前來短期訪問,講學。這些專家不僅給研究生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的學術報告,并在報告后耐心的與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與探討,同時也為研究生打開國際視野,提供國外學習與研究的機會奠定基礎。本學科專業有較為寬闊的就業機會。我們畢業的博士生有成為高等院校教師、中科院研究所科研人員,技術公司研發工程師等,也有學生出國進行博士后研究的。碩士畢業后多數去國外攻讀博士學位,部分有從事教師、公司技術人員等。到目前為止,我們專業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研究生。值得一提是2010年畢業生李筠同學,她在博士階段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論文發在國際頂尖的物理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與其他實驗團隊合作論文發表在《nature》上。她的博士論文已獲得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以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目前她已順利獲得法國巴黎高師博士學位及我校雙博士學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畢業的朱江同學的博士論文獲得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在2012-2016年之間培養的研究生當中,已連續有8人次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7人次獲國家公派出國留學。
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點主要研究方向有:1. 量子光學;2. 原子光學;3. 光子-原子量子操控;4. 量子調控與量子技術(量子信息、精密測量、量子光力學); 5. 微納結構與低維量子材料。圍繞這些研究方向,我們擁有一支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的導師團隊。團隊承擔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多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計劃)等項目:1. 基于光子與原子系統的量子計算與關鍵量子器件;2. 冷原子分系綜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技術;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精密測量物理重點支持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海外合作項目等; 4.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項目。
主要導師【適用2018年招生】
謝微 張可燁 錢靜 杜駿杰 周魯 陳潔菲 陳麗清 袁春華
專業課程
《原子分子與光子》、《冷原子分子物理與實驗技術》、《原子光學導論》、《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與量子信息》、《人工光材料和光力》、《半導體光譜和光學性質》
研究生畢業后主要去向
本學科專業有較為寬闊的就業機會。我們畢業的博士生有成為高等院校教師、中科院研究所科研人員,技術公司研發工程師等,也有學生出國進行博士后深造的。碩士畢業后多數去國外攻讀博士學位,部分有從事教師、公司技術人員等。到目前為止,我們專業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研究生。值得一提是2010年畢業生李筠同學,她在博士階段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論文發在國際頂尖的物理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與其他實驗團隊合作論文發表在《nature》上。她的博士論文已獲得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以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目前她已順利獲得法國巴黎高師博士學位及我校雙博士學位,在國際著名的Nature Physics 雜志任編輯。
專業希望招收具有何種專業背景的考生
招收具有物理學背景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