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碼、名稱:經濟學與管理學綜合
專業類別:■學術型□專業學位
適用專業:0814Z1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一、基本內容
(一)經濟學部分(序號前帶“ * ”號的為重點內容)
第1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1)稀缺性的含義,以及經濟學的定義。*(2)機會成本、邊際變動的概念。*(3)市場經濟、市場失靈、外部性和市場勢力的含義。(4)生產率、通貨膨脹、菲利普斯曲線和經濟周期的含義
第2章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1)經濟學家的研究方法。(2)實證分析方法中假設與理論的關系。(3)經濟循環流量圖和生產可能性邊界這兩個經濟模型。*(4)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含義。(5)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區別。
第3章 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1)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概念。(2)人們在相互貿易時獲得的好處。
第4章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1)需求的含義與需求規律。*(2)需求變動與需求量變動的區別。(3)正常物品與低檔物品、替代品與互補品的概念。(4)供給的含義與供給規律。*(5)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區別。*(6)均衡、均衡價格的含義。
第5章 彈性及其應用
*(1)需求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需求價格彈性的應用。(2)需求收入彈性、需求交叉彈性。*(3)供給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供給彈性理論的應用。
第6章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1)價格上限與價格下限的市場結果。*(2)征稅的市場結果與稅收歸宿。
第7章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1)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含義和表示方法。*(2)用社會總剩余表示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第8章 應用:賦稅的代價
(1)賦稅前后的經濟福利的分析,以及無謂損失的表示。(2)無謂損失和稅收收入的決定因素。
第9章 應用:國際貿易
*(1)貿易的決定因素。*(2)貿易中進口國和出口國的福利分析。(3)貿易政策:關稅和進口配額的影響。(4)限制貿易的觀點。
第10章 外部性
*(1)外部性的含義。*(2)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的含義和圖示。(3)科斯定理和外部性的私人解決方法。(4)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
*(1)根據排他性和競爭性區分不同類型的物品。*(2)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車問題,及解決辦法。*(3)公有資源的公有地悲劇問題,及解決辦法。
第13章 生產成本
*(1)總收益、總成本和利潤的含義。*(2)機會成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經濟利潤與會計理論。*(3)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生產函數和總成本曲線。*(4)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及各種曲線的圖示。(5)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規模經濟與不經濟。
第14章 競爭市場上的企業
*(1)競爭市場的含義。*(2)競爭市場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和圖示。(3)沉沒成本。*(4)企業供給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
第15章 壟斷
*(1)壟斷市場的含義和產生壟斷的原因。*(2)壟斷市場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和圖示。(3)壟斷的福利代價。*(4)對壟斷的公共政策。(5)價格歧視的含義。
第16章 寡頭
*(1)寡頭市場的含義,寡頭的分類(獨立寡頭和勾結寡頭),卡特爾的含義。*(2)雙寡頭市場與納什均衡。*(3)博弈論初步知識。(4)對寡頭的公共政策。
第17章 壟斷競爭
(1)壟斷競爭市場的含義。(2)壟斷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3)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的差別。(4)廣告與品牌。
第21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
(1)消費者的預算約束:預算線。(2)消費者的偏好:無差異曲線。(3)消費者均衡的表示。(4)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和總效應。
第23章 一國收入的衡量
*(1)GDP的含義。*(2)GDP的組成部分。*(3)真實GDP與名義GDP。*(4)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標。
第24章 生活費用的衡量
*(1)消費物價指數的含義。*(2)消費物價指數的計算。(3)用消費物價指數衡量生活費用存在的問題。(4)根據通貨膨脹的影響校正經濟變量。
第25章 生產與增長
(1)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2)生產率的決定因素。*(3)決定經濟增長的公共政策。
第26章 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
(1)國民收入賬戶中的儲蓄與投資的含義。(2)可貸資金市場的需求與供給。
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
(1)現值。(2)風險的態度和風險管理。(3)資產評估。
第28章 失業與自然失業率
*(1)失業者、失業率和失業的類型。(2)摩擦性失業的公共政策。(3)最低工資法的分析。(4)工會的性質和作用。*(5)效率工資的含義。
第29章 貨幣制度
(1)貨幣的含義和種類。(2)聯邦儲備體系。*(3)銀行體系導致的貨幣創造和央行的控制工具。
第30章 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
*(1)古典通貨膨脹理論和貨幣數量方程式。(2)通貨膨脹的成本。
第31章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
(1)進口與出口,貿易盈余與貿易赤字,凈出口與資本凈流出。*(2)名義匯率與真實匯率的區別和聯系。*(3)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
第32章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
(1)可貸資金市場與外匯市場的供給與需求。(2)可貸資金市場與外匯市場的均衡。(3)用可貸資金市場與外匯市場的模型來解釋政策和事件。
第33章 總需求與總供給
(1)經濟波動的含義。*(2)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解釋短期經濟波動。*(3)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和移動。*(4)長期總供給曲線與短期總供給曲線。(5)總需求和總供給移動導致的經濟波動。
第34章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
*(1)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總需求。*(2)財政政策如何影響總需求。(3)是否通過政府政策來穩定經濟存在的爭議。
第35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
(1)菲利普斯曲線的含義。*(2)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3)預期通貨膨脹來解釋菲利普斯曲線的移動。(4)供給沖擊導致菲利普斯曲線的移動。(5)降低通貨膨脹的代價:犧牲率。
(二)管理學部分
1.緒論
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和管理;效率與效果;組織的概念及共同特征;理解管理者工作的四個視角(職能視角、角色視角、技能視角和權變視角);管理理論發展的簡要情況(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科學和權變理論);全面質量管理(TQM)。
2.管理的環境
管理環境及其構成(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企業組織文化(什么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對管理的影響、強文化、文化的形成與強化)。
全球環境對管理的影響(對全球經營和管理的幾種理解);全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經濟體制的不同劃分、主要的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文化環境(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分析框架和GLOBE文化分析框架);組織走向國際化的階段(外采、進出口、特許和許可、戰略聯盟、合資企業和子公司等);國際組織的幾種形式;多樣化背景下的管理。
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與企業的運營績效;可持續的發展與企業的運營目標達成;企業的價值觀形成及基于價值觀的管理;管理道德。
變化的現實性;理解變化的兩種主要形式;常規變革的三個階段;員工抵制變革的原因;變革的后遺癥:壓力;機會、要求、限制與壓力;產生壓力的組織因素(工作要求、角色要求、人際關系、領導風格和組織結構等)和個人因素;管理者如何實施變革并幫助員工減輕壓力;創造力和創新;培育創新的企業文化特征。
3.計劃
決策的普遍性;決策步驟;問題的不同與決策類型的不同;理性決策模型、有限理性決策、直覺與決策、基于依據(Evidence)的決策;決策的條件(確定性、風險和不確定性);決策的風格(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常見的決策錯誤類型。
計劃和對計劃必要性的爭議;計劃的過程(目標確定、制定戰略和計劃);目標的不同;計劃的不同類型;目標管理及其要素(MBO)。
組織戰略的概念;遠見、使命與目標;商業模式;戰略管理的過程;對環境和內部資源及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戰略的層次;公司戰略:(1)發展戰略(強化、縱向一體化、橫向一體化、多樣化);(2)穩定戰略和(3)收縮戰略(消減成本和結構重組);競爭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和聚焦)。波士頓矩陣和五種競爭力模型。
計劃工具和技術的簡單知識:環境掃描與分析;預測;標桿管理技術;分配資源技術(預算、甘特圖、負荷圖、PERT網路分析);盈虧平衡分析;線性規劃;項目管理。
4.組織
組織結構和設計;組織結構設計的六個方面的要素(工作專門化、部門化、控制鏈、管理幅度、集權與分權、正規化);職權和權力;機械的和有機的組織;組織結構設計中的權變因素;常見的組織結構形式。
管理中的溝通;溝通的過程和方法;溝通的障礙(過濾、選擇性知覺、情緒、信息過載、防衛、語言、民族文化)以及克服措施;組織中的溝通;信息技術對溝通的影響。
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人力資源規劃的步驟;工作分析、職位規范和職位說明;人力資源的選擇和選擇手段、效度和信度;員工培訓;員工績效管理(績效評估辦法);薪酬和福利管理;當前與人力資源有關的一些問題(員工隊伍多樣性、性騷擾和工作場所暴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5.領導
理解員工個體行為。組織行為學的目的和關注的焦點;態度及其構成;與工作相關的幾種態度;態度的一致性與認知失調;個性;MBTI和大五人格模型;情商;五中典型的個性;個性與工作的匹配;認知和影響認知的因素;歸因理論;判斷他人的捷徑;學習(條件反射和社會學習);員工行為塑造。
理解群體行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群體;群體的形成階段;與群體相關的概念:角色、規范和遵從、地位、規模、內聚力;沖突和沖突管理(沖突管理的三種不同觀點);群體決策;工作群體的行為。
團隊和團隊的類型;高效工作團隊的特點;如何打造高效工作團隊。
員工激勵。動機和需要;早期動機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麥克格里格的X理論和Y理論、赫茨伯格的激勵-保健理論以及這三種理論的相互聯系);當代動機理論(麥克利蘭的三種需要理論、目標設計理論、強化理論、工作設計理論、公平理論、期望理論以及當代動機理論的整合);員工多樣化條件下的激勵。
管理者與領導者;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管理方格理論);權變的領導理論:費德勒模型、情景領導理論、領導者參與模型和路徑-目標模型;事務型領導和變革型領導;魅力型領導和愿景規劃領導;團隊領導;領導者與權力;領導與信任。
6.控制
控制概念;設計控制系統的三種方法(市場、官僚和小集團);控制過程(測度、比照和糾偏);控制的類型(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效控制系統的特點;控制過程中的權變因素;當代控制過程遇到的問題(工作場所隱私等)。
運營管理;價值鏈管理的概念、目標和要求;組織績效及其衡量;控制和衡量組織績效的工具。
二、考試要求(包括考試時間、總分、考試方式、題型與分數比例等)
(一)考試時間:180分鐘
(二)總分:150分
(三)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四)題型與分數比例:
1、選擇題:30分;2、簡答題:35分;
3、論述題:30分;4、應用及分析題:55分。
經濟學部分:
1、選擇題:20分; 2、簡答題:20分;
3、應用及分析題:40分。
管理學部分:
1、選擇題:10分; 2、簡答題:15分;
3、論述題:25分;4、案例分析題:20分。
三、主要參考書目
1.《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第6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礫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第6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礫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管理學》(第11版),(美)斯蒂芬•P•羅賓斯、瑪麗•庫爾特 著,李原、孫健敏、黃小勇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