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學院簡介
山東大學歷史學科傳承久遠、積淀豐厚。丁山、欒調甫、顧頡剛、錢穆、呂思勉、尚鉞、張維華、華崗、楊向奎、童書業(yè)、王仲犖、黃云眉、鄭鶴聲、趙儷生、陳同燮、趙紀彬、吳大琨、許思園、孫思白等著名歷史學家曾在此任教,在先秦秦漢史、魏晉隋唐史、中外關系史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處于領先地位,并為山大贏得了“文史見長”的盛譽。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學科有了更大發(fā)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實行學位制后,山東大學歷史學科是國務院審批的第一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有歷史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碩士點11個(包括2個管理學碩士點),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中國古代史),省級重點學科3個,山東省“泰山學者”設崗專業(yè)2個。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進一步得到鞏固,并形成一批新的特色專業(yè)和研究方向,如道教與中國科技史、文化產業(yè)管理等。學院目前有在職博士生導師39人(含兼職博導10人,合作博導8人)。有歷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是國家“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111”人才建設引智基地,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以及清史工程、中國文明探源工程、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關系國家及地區(qū)重大文化與學術建設工程的課題。與美、日、韓、英、加、德、法等國家及臺港澳地區(qū)的20所著名高校的相關專業(yè)建立了固定合作關系。設有韓連琪、王仲犖、張維華及中國文化產業(yè)4項學術基金,獎勵支持優(yōu)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