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藝術學院創建于2001年,下設音樂系、美術系、設計系及公共藝術教育與研究中心。學院發展的目標是提升藝術學院學術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國際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術創新能力,形成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依托我校學科資源,為藝術學科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科理論支撐,加強學院教學、科研能力,使學科水平整體提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院文化藝術的輻射力,大力開展和推動大學生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活動。
建院以來,學院一直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先后在國內外引進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人才,建設成一支素質精良、造詣高深的教師隊伍。于2003年成功獲批音樂學、美術學、藝術設計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成功申報藝術學專業學位點授予權。2011年教育部新增藝術學學科門類,我院三個專業類,即音樂與舞蹈學類、美術學類、設計學類獲批一級學科。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有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美術學類專業有繪畫,其中包括油畫、國畫、水彩等方向;設計學類專業有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公共藝術教育與研究中心現面向全校本科開設藝術類公共選修課,努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目前,我院現有教職工99名,專職教師69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5名、講師24名、助教2名,共有碩士生導師43人。學院還聘請部分國內知名藝術家、學者任學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為了及時掌握當前藝術領域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以及不同藝術流派的新動態,學院同德國、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加拿大、奧地利等多個國家的藝術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并且聘請了美國、俄羅斯等國的藝術家來學院講學。
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學院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逐步積累,辦學實力不斷加強,部分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獲,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美術系、設計系連續舉辦各類美術作品展、畢業創作展和設計展等,音樂系連續舉辦各類主題音樂會、畢業音樂會等。近年來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22篇,其中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41部,教材51部。近四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4項,國家863項目1項,各類省級科研項目9項、橫向課題17項。可支配研究經費133萬余元。
學院未來將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遵循藝術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發展觀,踐行尊重藝術個性,完善社會人格的教育觀念,立足學校多學科的優勢,在技能型與研究型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下,以科研深化教學、以展演促進教學、以實踐檢驗教學,努力打造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專業平臺。
藝術學院發展前景廣闊,在全院師生共同努力下,教學、科研、管理將上新的臺階,使學院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傳承文化的基礎、藝術創新的源泉、引導審美的窗口,在學校內涵建設的發展道路上作出新的貢獻。
繪畫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富有創新精神、繪畫實踐技能和國際視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特藝術視角及鮮明的藝術語言。對造型藝術具備基礎素描以及國畫、水彩、油畫材料進行造型的能力,能夠繼承國畫、水彩、油畫藝術傳統并將之發揚,能夠從事國畫、油畫、水彩藝術創作、教學以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內容:學習美術理論知識,掌握繪畫造型能力和技巧;研究藝術作品的特點與創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水平;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繪畫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繪畫創作能力。
專業方向:油畫、國畫、水彩。
專業課、基礎課:解剖與透視;素描基礎訓練;色彩基礎訓練;油畫人體;綜合材料;色彩分析;油畫造型語言;中西方美術史;風景寫生;素描人體;線描人體寫生;工筆人體寫生;工筆人物寫生;水墨人物寫生;油畫人體;綜合材料;色彩分析;油畫造型語言;水彩人體;綜合材料;坦培拉繪畫研究;水彩造型語言;丙烯繪畫;畢業考察、創作。該專業現實行工作室制,下設有圖像形態工作室,綜合表現工作室,架上繪畫工作室,水墨人物工作室,工筆人物工作室,水彩工作室,由各工作室排基礎與專業課教學內容。
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繪畫專業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學生適合到文化藝術創作單位、設計部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等從事創作、研究和教學工作,到報社、出版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企業、公司從事實際工作。
普通高等藝術院校、藝術研究機構、文藝院團、出版及廣播、影視等新聞媒體部門從事教學、創作、研究、音樂編輯(策劃)等方面的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以及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技能和國際視野,具有CI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插畫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多方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藝術設計領域中從事教學、科研與設計工作的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
專業內容:學習和研究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設計史論、設計基礎、計算機基礎及專業設計與實踐。
專業課、基礎課:CORELDRAW軟件、文字創意設計、插畫與圖形設計、標志設計、廣告創意、CI戰略與品牌設計、媒體設計、網頁創意設計、VI設計、設計史、編排設計、抽象形態轉化、自然色彩構成等。
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學生畢業后,可在平面設計企業、出版社、電視臺、廣告創意公司、展覽機構、國家機關、高等學校等從事CI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編排設計、網頁設計、插畫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多方面的專業設計、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環境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以及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技能和國際視野,建筑室內設計、建筑室外環境設計、展示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景觀設計、家具設計等多方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藝術設計領域中從事教學、科研與設計工作的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
專業內容:學習和研究環境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設計史論、設計基礎、計算機基礎及專業設計與實踐。
專業課、基礎課:建筑史、AUTOCAD軟件、3D效果圖高級制作、家具設計、家居空間設計、設計史、抽象形態轉化、自然色彩構成等。
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學生畢業后,可在建筑室內外裝飾設計與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筑公司、環境建筑展覽機構、國家機關、高校等從事建筑室內外設計、家具設計、燈具設計、景觀設計等多方面的專業設計、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產品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德、智、體、美、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扎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產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以及開闊的視野和較為豐富的跨學科知識,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從事以產品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工作的應用型、研究型人才。
專業內容:學習和研究產品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設計史論、設計基礎、計算機基礎及專業設計與實踐。
專業課、基礎課:工業設計原理、數字化工業設計、工業設計技法、工業設計工程基礎、工業設計基礎訓練、設計史、抽象形態轉化、自然色彩構成等。
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學生畢業后,可在藝術設計、汽車設計、日用品設計、展覽展示機構、大小企業、國家機關、高校等從事工業產品造型等多方面的專業設計、策劃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