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幼兒心理衛生概述
隨著人們對健康概念認識的日漸完善以及對健康關心程度的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要保證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講究心理衛生。重視和講究幼兒的心理衛生,是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幼兒心理衛生的意義
心理衛生,也稱精神衛生,它是指維護和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以及矯治各種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學原則、方法和措施。
較早從事心理衛生研究與實踐工作的應屬醫學界。早期的心理衛生工作主要是圍繞有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患者開展的,目的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這可以說是一種狹義的心理衛生。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醫學的發展,人們更多地從積極的意義上去認識和研究心理衛生。當今社會,心理衛生工作的著眼點已經放在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方面,即從個體生命剛剛誕生之時起,就開始加強心理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從根本上消除對心理可能造成有害影響的根源,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產生,促使人們的心理盡可能達到較高的健康水平。可見,心理衛生的主要意義在于積極地維護和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會經歷許多轉折點,也會遇到許多矛盾與困難。由于他們年齡尚小,經驗與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極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其成長過程中,成人應重視幼兒的心理衛生,加強對幼兒的心理保健,增強幼兒的心理能力,盡可能避免幼兒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這對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必須加強幼兒心理衛生工作。這是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證。
二、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內容
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內容相當廣泛,凡是能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都屬于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范疇。概括地說,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
幼兒的家庭、托幼園所和整個社會,都應該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使幼兒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減少并消除有損于幼兒身心正常發育的各種因素,從而使幼兒能受到良好的保護并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加強各種心理保健措施,對幼兒進行心理衛生教育
在幼兒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衛生保健部門、家庭、托幼園所應做好相應的心理保健工作,例如:遺傳咨詢、妊娠期保健、產前檢查、嬰幼兒的護理和心理保健、合理營養、計劃免疫、健康檢查等,使個體生命從孕育之時起就能得到良好的維護和發展。根據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對幼兒進行心理衛生教育,也是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通過心理衛生教育,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幼兒自身的心理適應能力,提高幼兒心理健康的水平,從而使幼兒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三)幼兒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和早期治療
幼兒心理問題的早發現、早干預和早治療十分重要。通過觀察、診斷、篩查等方法,可以及早地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幼兒,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和早期治療,這樣便可以把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為童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出,從事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人員不僅應該包括幼教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還應該包括家長和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