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01 土木工程
本專業始建于1979年,是學校優勢特色專業,有顯著的交通行業特色,在湖南省和全國享有盛譽;現為國家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已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本專業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學科1989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被批準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獲批設立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被確認為 “交通部重點學科”、湖南省重點學科,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建筑工程、巖土工程、隧道與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相應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我院設有以下五個專業方向:
土木工程(橋梁工程):
本專業方向是長沙理工大學(原長沙交通學院)開辦最早的專業方向,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本專業方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碩)士生導師2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1人。近5年來先后承擔了100余項縱向科研任務以及190余項橫向協作項目,其中包括“既有鋼筋混凝土橋梁時變可靠度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鋼筋混凝土橋梁剩余壽命評估方法研究”、“在用預應力連續箱梁、連續剛構橋箱梁開裂成因分析及處治技術研究”等多項國務院各部門項目。近年來,獲得了6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余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包括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混凝土橋梁服役性能與剩余壽命評估方法及應用”;數百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國際一流期刊、國際學術會議及國內權威期刊發表,學術水平、學術成果居國內同行的前列。張建仁、顏東煌、李傳習、劉揚和田仲初等教授是本學科的主要帶頭人,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余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橋梁工程專業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橋梁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主要從事橋梁工程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檢測、科研與教學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單位等從事教學、科研、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檢測等工作。近年來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出色表現,為本專業打造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形勢下,畢業生就業率達95%左右。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建筑材料、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基礎工程、道路工程、橋梁電算、橋梁施工、結構抗震設計、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本專業方向在行業內享有盛譽,是湖南省重點學科,在學科隊伍構成、科研項目數量及研究成果、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試驗設備與資源條件等方面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均有一定優勢和影響,下設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本專業現有湖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人選2人,專職教師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碩士學位的25人,在讀博士4人。楊偉軍教授、管德清教授是本學科的主要帶頭人, 15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結構工程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建筑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能從事建筑工程相應專業領域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夠進入各類大型建筑公司、事業單位等從事管理或與專業相關工作,具體包括施工監理、工程預算及造價、施工組織及管理、結構設計、工程檢測、建筑加固與維護、土木工程項目技術與管理工作等。本學科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頭等重要位置,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地基基礎、建筑材料、測量學、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巖土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
本專業方向所依托的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享有盛譽。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人。本學科的帶頭人為付宏淵教授,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另有14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本專業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巖土工程、隧道與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相應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夠進入各類大型公司、事業單位等從事技術管理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技術工作。
主要課程:
巖土工程方向:工程力學、計算機應用、工程地質、巖土力學、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巖土工程勘察、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邊坡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房屋建筑學、施工技術與管理。
隧道與地下工程方向: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巖土力學、測量學、隧道工程、地下空間規劃與建筑結構、爆破工程、地下工程施工、隧道營運設施、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
學科優勢:本專業方向是依托土木工程學科向軌道交通領域拓展的新方向,現有專職教師2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本專業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包括付宏淵教授(博導)、李傳習教授(博導)、凌同華教授(博導)等多位知名學者。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施工與管理,同時也可從事鐵道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土木工程相關部門的類似工作,具有相應多種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本專業方向面向涵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多個領域。學生畢業后能在各種交通建設與管理單位和部門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內在需求日益增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人才需求量巨大,無論是實現夢想、施展才華,還是尋找機遇、興趣愛好,投身到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領域極具發展潛力。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結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設計、巖土力學、基礎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高速鐵路土木工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