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科學系堅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高職教育理念,以服務“三農”和區域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植物保護(草原與飼料方向)專業及相關專業群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創新“生產主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遵循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規律,走出了一條適應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中、高職人才培養新途徑。
系部目前設置植物保護(草原與飼料方向)、園林技術、作物生產技術(種植方向)、中草藥栽培技術4個專業,其中植物保護(草原與飼料方向)專業為2007年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現有省級精品課程表1門,院級精品課程5門。
農林科學系現有教師2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及高級講師9名;博士4名,碩士11名;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14名。全系教師均有在企業一線掛職鍛煉經歷,并常年聘請20多名省內外業界知名學者和理論、實務均有成就的企業家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現已形成“專兼結合,校企共建”的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團結向上、創新敬業的專業教師團隊。其中植物保護專業教學團隊被青海省教育廳立項為省級教學團隊進行建設。
目前,農林科學系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植物栽培技術實訓中心、牧草繁育技術實訓中心、草地測量規劃技術實訓中心、植物實訓室、植物保護實訓室、植物組織培養實訓室、土壤肥料中心實訓室、繪圖實訓室、標本展示室9個實訓室及800m2的全自動智能化日光溫室、540m2的植物工廠化育苗技術實訓基地、9000m2的校內種植實訓基地、16hm2的青海省貴德校外種植實訓基地,儀器設備總值達400多萬元,農用機械設備總值達100多萬元,其中校內種植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同時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建立了20多個集科研、培訓、技術推廣、科技服務一體化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頂崗就業創造了優越條件,同時也為行業企業的生產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撐,達到了合作發展、共建雙贏。
農林科學系專業設置
植物保護專業(草原與飼料方向)(專業代碼510109)
于2002年6月經青海省教育廳批準,同年正式招生,截止2013年,共有9屆高職畢業生。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青藏高原草地保護及培育改良、草地資源動態監測、牧草、飼料作物生產及良種繁育、草坪與人工草地的建植、草產品加工及產品營銷、技術開發、推廣等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專業主要課程為植物基礎與植物分類、測量與制圖技術、草地植物與環境、牧草遺傳與育種、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草地機械實用技術、草地培育改良技術、牧草種子制種技術、牧草栽培技術、飼料作物生產加工技術、草地保護技術、草地資源動態檢測技術、草坪建植與養護等。
植物保護專業已建成的校外實訓基地有青海三江一力農業有限公司、青海牧草良種繁育場、青海鐵卜加草原改良試驗站、青海省英得爾種羊有限公司、青海省三角城種羊場、青海省海北州草原站、青海省湟源縣草原站等10多家企(行)業,專業核心課程如牧草栽培技術、飼料作物生產加工技術、牧草種子制種技術、草地保護技術、草地資源動態檢測技術等均通過“生產主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些校外實訓基地中完成。
畢業生可在草原站、草原監理站、水土保持站、環境保護監測站、植物檢疫站、環保局、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站、畜牧場、養殖場、飼料加工廠、種子檢疫站、種子繁育推廣部門、城建園林單位、種植專業戶、自創經濟實體及農林、牧業技術和管理等部門工作。
園林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10202)
2004年6月經青海省教育廳批準,2005年開始招生,截止2013年,共有6屆畢業生。主要培養具備園林及園藝方面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使學生具有園林植物病蟲害識別與防治能力、園林建筑工程預算和園林規劃設計能力、城市綠地及草坪建植能力、花卉和樹木的栽培養護能力及設施園藝的經營管理、產品營銷、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等一線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職業素質。
專業主要課程為園林植物學、園林樹木學、園林測量技術、園林美術、草坪建植與養護、園林規劃設計、花卉栽培技術、園林工程預算、植物組織培養、園林制圖與CAD技術、設施園藝、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技術、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等。
在教學中依托甘肅隴海園藝、青海省西寧市城南苗圃、青海省康普生物有限公司格爾木分公司等10多家企業完成以花卉栽培技術、植物組織培養、設施園藝、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技術等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充分踐行了“生產主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
畢業生可在農林科研單位、園林、園藝花卉部門、園林及農林行政管理部門、農林生產經營與管理單位、種子經營與管理單位、農林技術推廣單位、植物園、公園、園藝生產基地、農林植物保護與植物檢疫單位、農林生產資料與經營企業、農林產品購銷和加工企業、旅游景點、自創經濟實體等單位工作。
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種植方向)(專業代碼510101)
于2005年6月經青海省教育廳批準,2009年開始招生,截止2013年,共有2屆畢業生。主要培養具備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作物生產管理及經營能力、熟悉常見農作物的生活習性和栽培要點,有指導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生產的能力、農作物病蟲害識別與防治能力、各類農業機械使用維護能力及產品營銷、技術開發、推廣等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課程為植物基礎、土壤肥料、農田水利、農業生態、植物生理、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設施農業、農業機械、植物檢疫、作物栽培、作物遺傳育種技術、農業推廣學、農業經營與管理、植物病理、作物昆蟲、食用菌栽培技術、蔬菜栽培技術等。
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種植方向)已建成的校外實訓基地有青海省湟源縣池漢農場、青海湖農場、青海省黃河畜興農牧開發有限公司、青海海東(樂都)農業現代化產業園區等10多家企業。專業核心課程如設施農業、植物檢疫、作物栽培、農業經營與管理、蔬菜栽培技術等結合“生產主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地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畢業后可在農業科研單位、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單位、種子經營與管理單位、農業技術推廣單位、植物檢疫單位、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農產品購銷和加工企業、自創實體等工作。
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10107)
于2008年6月經青海省教育廳批準,同年正式招生,截止2013年,共有3屆畢業生。主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著力培養具備中草藥識別的能力、常用中草藥栽培生產和加工能力、中草藥設施種植技術及產品營銷、技術開發、推廣等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
專業主要設置的課程為植物基礎、植物環境、土壤肥料、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中藥、中 藥的采集與加工、設施栽培技術、中草藥市場營銷、藥用植物資源、藥用植物組織培養、中草藥栽培技術、藥用植物遺傳育種、中草藥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在教學中,根據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在青海金珂藏藥、青海省億林有機枸杞生物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源縣中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技能訓練、頂崗實訓,同時為企業提供科技咨詢、生產服務,達到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雙贏目標。
學生畢業后可在農林科研單位、農林行政管理部門、中草藥生產經營與管理單位、農業技術推廣單位、植物檢疫單位、農林生產資料經營企業、中草藥購銷和加工企業、自創實體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