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院簡介
一、歷史沿革
沈陽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的前身是沈陽農學院農業機械化系,創建于1956年。1984年成立農業工程系,1991年更名為農業工程學院,2003年農業工程學院機械系與能源環境工程系合并組建成立工程學院。
二、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75%。在校博士生31人,全日制碩士生99人,專業學位碩士生52人,本科生1100人。已培養本科畢業生4000余人,全日制碩士363,專業學位碩士145人,博士97人。
三、學科與專業
學院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流動站);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機械系統理論與設計、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等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機械化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機械系統理論及設計和農業裝備工程等5個碩士學位授予權點,并擁有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設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交通運輸、農業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1984年經國家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990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997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2004年遼寧省批準設立“農業機械設計制造”研究生培養基地,2007年學科的農業機械化實驗室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省級重點實驗室、2009年被遼寧省科技廳評為省級重點實驗室。2009年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2010年該專業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本學科在農業機械化宏觀管理、水田機械、玉米機械及農產品加工機械等農業裝備領域的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所研發的相關農業裝備得到生產企業和用戶的好評,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二等獎)、農業部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創建于1984年,是我國農村能源領域建設最早的學科之一,1987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權點,2000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中國東北寒冷地區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和農業部沼氣產品及設備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東北工作站,2010年學科實驗室被遼寧省科技廳評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四、科研與獲獎
學院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分為工程基礎實驗室和專業綜合實驗室,其中專業綜合實驗室下設6個本科專業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10000㎡。同時加強與企業的人才培養合作與科研協同創新,先后在行業內13家大型企業建設了教學、科研基地;2009年以來承擔科研項目105項,獲科研經費2988.5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4項;共獲科研獎項26項,其中省級以上獲獎18項,科技進步獎6項;獲批專利34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農業機械裝備性能設計、試驗研究、維修使用及推廣應用能力,在農業裝備設計、生產、使用與管理部門從事農業機械裝備及相關產品設計開發、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營銷與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掌握機械設計理論、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及管理學方面的基本理
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工藝及相關裝備性能設計制造、試驗鑒定、選型配套、使用維修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農業生產機械化系統的規劃設計、企業經營管理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裝備的研究開發、推廣運用等基本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機械工程計算機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金屬工藝學、機械制造工藝學、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CAD/CAM、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現代測試技術、機械系統自動控制、農業機械學、拖拉機汽車學、機械產品診斷與維修、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設計、設施農業工程及其裝備、機電一體化技術、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管理學及機械產品營銷學等。
相關碩士點及博士點學科: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示范專業,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隸屬于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遼寧省特色學科。本專業學生本科畢業后可申請本院農業機械化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和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等3個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并可繼續攻讀農業機械化工程和農業裝備工程技術專業博士學位,成績優異者可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并可碩博連讀。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農機相關企業、國家農業管理部門、高等院校以及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和農業裝備生產、經營以及管理部門中從事農業裝備的性能設計、管理營銷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程技術工作。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科學素養,掌握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具備機械設備應用能力,受到較強工程實踐和研究能力訓練,適應社會需要,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應用研究、教學科研、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技術人才和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較扎實的與專業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計算機應用技術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工藝、生產過程及相關裝備設計、試驗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機械CAD/CAM、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系統設計、數控加工技術、機械工程制圖、金屬工藝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技術,精密與特種加工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現代農業自動化技術。
相關碩士點及博士點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可報考我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機械系統理論與設計、農業裝備工程技術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優秀畢業生可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或考取碩博連讀。另外,我院還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擔任工業生產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的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和機械裝備研制開發工作、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機械設備管理及質量管理工作、機械項目管理工作、工業企業運行工程規劃管理工作,機械產品質量檢驗及市場營銷等企事業單位和部門的技術工作,就業面廣,就業率高。
農業工程(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農業工程科學研究、農業機械裝備及相關產品設計開發、農業設施與環境、農業資源開發與利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集成與管理、自動控制與檢測等方面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農業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學習農業裝備設計和設施農業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電子學、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制造工藝學、工程試驗設計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訓練,具有農業工程機具裝備、農業設施與環境、信息與自動化技術以及農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與管理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機械工程制圖、材料力學、工程材料、金屬工藝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農業機械學、農業物料學、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CAD/CAM、拖拉機汽車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農業生產環境控制基礎、設施農業工程及其裝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設計。
相關碩士點及博士點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可報考我院農業機械化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和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等3個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并可繼續攻讀農業機械化工程和農業裝備工程技術專業博士學位,成績優異的本科畢業生可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并可碩博連讀。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到現代農業工程設施與裝備部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開發園區、規劃設計院所和科研教學單位工作,從事農業工程及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管理、教學或試驗研究等工作。
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村可再生能源工程、農業生物環境工程、新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從事城鄉、企事業的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建筑節能、設施農業工程、環境工程的設計、規劃與管理以及相關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掌握可再生能源工程、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農業建筑工程及環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從事新能源開發利用、設施農業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節能的設計、規劃與管理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工程熱力學、傳熱學、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能源微生物、生物質能工程、太陽能工程、沼氣工程、污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檢測與質量評價、建筑節能技術、農村節能技術。
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學科:
本專業設有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碩士點、博士點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本專業畢業生可報考我院本專業碩士,優秀本科畢業生可以獲得免試推薦碩士生資格;成績優秀碩士生研二時可獲碩博連讀資格。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推廣機構、行政單位和企業等部門,從事新能源工程、設施農業工程及環境工程、建筑節能等領域的設計、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及建筑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特殊環境的研究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能在設計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暖通公司、給排水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物理環境和環境控制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建筑環境與能源供給系統的工程規劃與設計、設備開發與使用、施工組織與安裝、系統運行調試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筑環境學、建筑設備工程、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制冷技術、流體輸配管網、供熱工程、建筑給排水、暖通空調、建筑電氣與自動化等。
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學科:
本專業設有“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博士點和“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碩士點,涉及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節能等研究方向,教學和科研設備良好,擁有聯合國和農業部投資興建的科研基地,集教學、科研、推廣、培訓于一體。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能在設計研究院、工程建設公司、設備制造企業、運營公司等單位從事采暖、通風、空調、凈化、冷熱源、供熱、燃氣等方面的規劃設計、研發制造、施工安裝、運行管理及系統保障等技術與管理工作。本專業畢業生還可以從事建筑衛生設備、建筑消防安全、建筑機電應用技術等相關領域的工作。
交通運輸(學制四年)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汽車及農業機械裝備性能設計、試驗研究、維修使用,以及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組織等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交通運輸行業和農業機械裝備行業的設計、生產、使用與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產品設計開發、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營銷與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運籌學、管理學、交通運輸組織學、物流實務、物流工程、汽車運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交通運輸及物流技術管理、交通運輸生產與經營、商務與信息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運輸經濟分析、運輸技術設備運用與營銷、道路運輸機械設備維修與改裝、合理組織運輸生產以獲得最佳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專業課程:
工程運籌學、現代物流學、物流實務、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企業績效分析、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
發動機原理、汽車構造、汽車可靠性工程、汽車電器設備、汽車診斷與維修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汽車運用工程學。
交通工程學、運輸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公路運輸技術經濟、運輸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企業績效分析、運輸組織學、運輸場站與樞紐。
四、相關碩士點、博士點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可報考我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機械系統理論與設計、農業裝備工程技術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優秀畢業生可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或考取碩博連讀。另外,我院還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五、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國家及省、市、縣等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包括各類交通運輸公司及修理廠、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銷售企業、物流企業、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交通運輸組織與管理、生產與經營、運輸技術設備運用與營銷、新產品開發與推廣、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