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特色:建筑、環境、景觀園林、室內外裝飾裝修、會展的設計與創意策劃
一、人才培養模式概要
1、 通識與專識有機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定位;
2、學術共同體、工作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品牌共同體——四大共同體的體制與制度;
3、產學研一體化、工學一體化,全面工作室制下的教學與學習模式。“職業生涯,始于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4、學科學習任務與專業能力訓練導向。工作實踐的產業任務與項目任務導向;
5、專業教學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對所屬學生的長期責任指導,培養目標的細分層類與因材施教多樣評價機制;
6、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教——學方略。針對產業、行業需求與變化的方向專修與業務實踐引導;
7、孵化式、浸泡式、陶冶式的培養文化、培養條件和培養方法。
二、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工作領域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轉型任務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本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專業設計與技術制作的多種能力,具備一定的跨學科知識,傳統與當代化知識的整合能力,具備較全面的優秀素質,能夠在建筑、環境規劃、房地產開發、環境設計、景觀園林設計、室內外裝飾裝修公司、會展業等行業中相應的勝任技術制作、組織實施、創意策劃與設計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工作,并具有繼續學習,自我完善和職業發展提升潛力的復合性應用型專業人才。
三、人才培養的知識與能力基本要求
1、完成本學科和跨學科的通識與專識10大學習任務,理解和掌握學科、專業基本理論。
通識學習任務——審美、文化、素質、創新、價值
專識學習任務——方法、技術、管理、營銷、職業
2、實踐由通識與專識10大學習任務衍生出的N項實際能力的訓練,形成全面的專業——職業工作能力(N項實際能力訓練參閱“專業與學業指導手冊”)
3、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嚴謹、認真、負責、活躍等優秀綜合素質,具備有條理的管理個人學習任務,管理專業設計任務的能力,在學院及合作企業的設計產業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形成實際工作能力,具備初步的專業和職業工作資質。
4、形成理念與思維的系統性,專業與復合知識的系統性,設計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系統性,理論與實踐的系統性,進而具備較好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5、在知識和能力的各項基本要求基礎上,努力發揮個人的優長、特色、興趣和志向,形成個人能力強項,形成個人長期發展的思路、規劃和理想,形成個人的專業就業競爭力。
四、主干學科與專業主干課程
主干學科:藝術學——設計類
專業主干課程:
素描、色彩、形態構成、設計藝術概論、中國書畫藝術認知、傳統工藝與民間藝術認知、應用寫作、現代設計藝術史、美學導論、設計造型、傳統藝術當代化設計、室內設計原理與制圖、材料構造工藝與造價、公共空間設計、景觀設計與模型制作、景觀設計與工程、寫生與考察、專業技能實訓、產學研項目設計等。
五、專業特色教學工作室
★ 吳兆奇工作室
專任教師:吳兆奇、劉玉華、吳恩澤、楊碧香、姜程、湯小舟
教學理念: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手;以市場需求和行業標準為導向;能掌握本專業對美學、技術、素質、管理、市場、職業多方面要求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
教學特色:以“小組制”為基礎、以“拼盤制”為向導、以“項目制”為核心、以“實體制”為目標。
工作室主任:吳兆奇 講師
院長助理,“第八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作品大賽”高校專業評審組評委。在全國各類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篇、作品4套,主持多項橫向科研項目和校級教改項目。
2005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
2010年,北京大學景觀設計高級研修班結業。
2013年,赴臺灣樹德科技大學交流訪問。
詳細了解請點擊:工作室網站
★ 袁超工作室
專任教師:袁超、許楚君、楊亞林、朱林、羅靈、胡雅汀
教學理念:1、堅持“學習——工作”一體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在實戰設計中學習,在專業與行業的充分接軌中學習,在課堂與社會的時空轉換中學習。2、強化兩個訓練——空間形態尺度與創意設計思維的強化訓練。3、持續三種能力——手繪、計算機制圖、創意設計表達四年學習堅持不懈。)
教學特色:以同類課程按掌握難易程度歸類排序,采取“階進式”教學方法,以“項目課程包+優質教學團隊+真實企業環境——實戰型”的方法實施教學。
工作室主任:袁超 講師
九三學社社員
ADOBE平面設計認證講師
信息產業部CEAC設計專業認證教師
2001,武漢新藝廣告有限公司 設計師
2003年,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 專業教師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
參編的教材有:《photoshop圖像處理與綜合實訓》、《設計素描》、《高級網頁藝術設計》、《攝影基礎》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