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及管理學》考試大綱
《西方經濟學》部分
一.適用對象:
專升本入學考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導論部分
1.了解經濟學的產生,理解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及經濟學的定義;
2.理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定義、中心理論、分析方法及聯系和區別;
3.理解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及實證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二) 微觀經濟學部分
1.掌握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理論
(1)需求、供給的定義,需求定理和供給定理,及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
(2)均衡價格原理;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的影響;主要價格政策:支持價格和限制價
格,及均衡價格理論的實際運用;
(3)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和彈性系數的計算;需求的收入彈性和需求的交叉彈性,及需
求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供給的價格彈性及影響供給彈性的主要因素。
2.掌握消費者行為理論
(1)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2)邊際效用分析的消費者均衡和無差異曲線分析的消費者均衡。
3.掌握生產理論
(1)生產與生產函數,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和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規模經濟的含義;
等產量分析的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2)短期、長期各類成本的概念; TR、AR、MR的概念;廠商收支相抵和停止營業點;
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
4.理解廠商均衡理論
(1)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均衡和均衡的條件;
(2)完全壟斷市場的廠商均衡和均衡的條件;
(3)壟斷競爭市場的廠商均衡和均衡的條件;
(4)寡頭壟斷市場的含義及產品與價格的決定。
5.了解分配理論
(1)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理論;
(2)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的含義。
(三)宏觀經濟學部分
1.理解國民收入核算和掌握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中的五個總量概念及相互關系;
(2)國內生產總值的兩種核算方法;
(3)AD與均衡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及國民收入的變動和乘數理論;
(4)IS—LM模型,及總需求的變動、貨幣量的變動對國民收入和利率的影響;
(5)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2.理解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1)失業和充分就業的含義;
(2)自然失業和周期性失業的含義,及失業的經濟損失;
(3)通貨膨脹及其衡量;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3.了解經濟周期理論
(1)經濟周期的含義和分類,對經濟周期原因的解釋;
(2)乘數—加速模型對周期的分析。
4.掌握宏觀經濟政策
(1)宏觀經濟政策的概況;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的內容;
(2)財政政策的內容和運用、貨幣政策的內容和運用;
(3)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必要性;菲利浦斯曲線及運用。
三.試卷結構:
滿分:50分
題型:
(1)選擇題(10道,四選一,10分)
(2)計算題(2道,微觀1道宏觀1道,20分)
(3)問答題(2道,微觀1道宏觀1道,20分)
四.考試方式:閉卷。
五.參考書目: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7版) 尹伯成主編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經濟學教程》(修訂版) 梁小民編著 中國統計出版社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