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校2014年的招生規模如何?
今年我校普通本科招生計劃6050人、預科260人,本科招生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本科計劃中有240個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面向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與去年相比,今年本科計劃與去年持平,預科計劃增加46人。
2、你校是否只招少數民族學生?
我校普通本科在各省、市、自治區以招少數民族學生為主,同時也招部分漢族學生,少數民族比例約占65%。藝術類和體育類專業考生不受民族成分限制,預科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3、你校普通本科錄取批次是如何安排的?
今年我校在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山西省的部分專業按第一批招生,其它省(區、市)按第二批招生。
4、你校今年招生專業有何變化?
我校今年有76個普通本科專業按照71個專業(類)招生,有4個專業(方向)首次開始招生,分別是翻譯、文物與博物館學、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和音樂學(古箏)。今年有18個專業按7個專業大類招生。按大類錄取的考生進校時不分專業,在同一公共基礎課平臺和專業基礎課平臺進行培養;經過2-3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學生根據各大類專業分流的相關要求,結合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選擇具體專業。大類與所包含的專業名稱見表:
大類名稱 | 專業名稱 | 大類名稱 | 專業名稱 |
工商管理類 | 工商管理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 環境工程 |
市場營銷 | 環境科學 | ||
人力資源管理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 | |
新聞傳播學類 | 新聞學 | 行政管理 | |
廣播電視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廣告學 | 自動化類 | 自動化 | |
化學類 | 應用化學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
材料化學 | 社會學類 | 社會學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社會工作 |
5、你校是否有專業免收學費?
我校民族學專業免收學費。
6、你校對于學生轉專業有什么樣的具體政策?
為了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滿足學生轉入更適合自己學習的專業的要求,學校在新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組織一次轉專業工作。主要是通過筆試結合面試的辦法,詳細的細則可查閱我校《本科學生轉專業及專業分流管理辦法》。
7、你校近幾年在各省、市、自治區的錄取生源情況怎樣?
我校這些年來在各省、市、自治區普通本科各專業第一志愿錄取率都超過了92%。
8、你校對少數民族學生有何優惠政策?
根據有關規定,少數民族學生可享受加分政策,加分幅度由各省、市、自治區確定;少數民族考生錄取分配專業時也認可少數民族的加分政策。
9、你校有沒有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科?
我校生物技術專業面向生物育種產業,藥學專業面向生物醫藥產業,通信工程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面向電子信息產業,材料化學專業面向新材料產業,環境科學專業面向節能環保產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面向電子信息和醫療器械產業,以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門技術人才;軟件工程專業設有軟件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軟件工程專門人才。
10、你校對經濟困難學生有哪些資助措施?
我校高度重視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建立并完善以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為主,學費減免、臨時困難補助、學生救助基金、校友獎助學金、社會資助等為補充的“獎、貸、助、補、減、免、勤”七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1)獎、助學金: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校友獎助學金等。
(2)助學貸款:分為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新生到校后在校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新生入學前在生源地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按國家有關助學貸款政策和《中南民族大學國家助學貸款管理辦法》執行。
(3)勤工助學:學校優先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帶有幫困性質的勤工助學崗位,鼓勵他們通過勤工助學來解決實際困難,磨礪意志。具體操作按《中南民族大學學生勤工助學管理條例》執行。
(4)學費減免:符合國家學費減免相關政策,經本人申請,家庭所在地政府證明,學校調查核實后,按規定給予減免學費。
(5)臨時困難補助:本人或家庭因遭遇突發性事件等給生活帶來臨時性困難,在校生活難以為繼者,可提出臨時困難補助申請,經所在學院審核上報后,學校視其困難程度給予臨時生活補助。
(6)學生救助基金:身患重癥或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導致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可視情況申請學生救助基金,以緩解學生生活壓力,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7)社會資助:符合國家政策和學校規定,對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助的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按資助者的要求確定資助對象,原則上在特殊困難學生中確定,品學兼優者優先。
(8)開辟新生入學“綠色通道”,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
11、你校近年的就業情況如何?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采取多種措施,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搭建平臺。畢業生也以踏實勤奮的態度、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了90%,2009年學校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