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一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的鼓舞下,孫澄等一批矢志振興云南教育的有識之士,創辦了云南省經濟管理學校。十六年來,經管人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路子。
十七年以來,培養了中、高等職業技術人才10000多人,為國家節約了上億元的教育經費。在長期的辦學中,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與時俱進,開拓進取,開創了云南省職業教育的新局面。
1992——1994年,學校創辦之初,辦學形式主要與省內一些中專學校聯合辦學。通過租用校舍和從省內中高等院校聘請教師來完成教學任務。辦學規模和設施相對有限,全校師生總共只有二、三百人的規模。
隨著全省各地經濟繁榮和社會對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用人機制的變革,人們對教育、就業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影響下,學校適應了新形勢的發展。1995年9月,在校生人數達1600人。
1997年11月,開始了自建校舍的建設,占地68.1畝,并于1998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擁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生活設施。組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聘任制,形成了以班主任為中心指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管理模式。辦學層次以中等教育為主,兼容成人高中、職業培訓、自考大專等。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立了以計算機、外語、經濟等專業為主導的多元化專業結構體系。
1999年經省教委批準,開始獨立頒發文憑。2000年經省教育廳批準,開始招收計劃內的普通中專學生,2002年在校生人數3100人,2003年在校人數突破4000人的規模,學校的教學和生活設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在這一時期,學校領導高瞻遠矚,根據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專業設置,明確提出“教育產業化、市場化,教育是一種服務”等理念,強調構建中、高等職業教育一條龍的發展,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和為學生搭建成才、就業、升學立交橋的新思路,并把這些思想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同時,學校領導加強了教育的文化交流,從1999年開始聘請外籍教師,通過與國內等高校的合作和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職業教育的考察、學習。為學院多渠道、多樣化、綜合性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局面。
學校師資隊伍穩定,學生管理嚴格規范,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形成了以計算機和外語類為主體的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校園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具有“踏實、開拓、進取、創新”內涵的校園文化已逐漸形成。學校在社會上擁用良好的信譽。
2003學校獲得了“云南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的稱號。2003年10月,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合格中專學校”;2004年3月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2004年5月18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升格為高等職業學院。啟用“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的校名。當年開始招收大專學生700多人,圓滿完成高職招生計劃,在校人數達到5800人,實現了學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2005年1月,為適應學院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投資擴建45畝的校區,建筑面積33289平方米。學院形成了中高等職業教育一條龍辦學的格局,并嚴格按照教育部高職高專辦學水平的要求,從學校硬件、規模、師資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在校生規模達到6800多人。
2006年7月,學院投資擴建100余畝校園,開始三期工程建設,增建學生公寓7幢、體育館、第四教學樓、標準田徑運動場,極大地豐富了學院的辦學資源。同年學院還獲得財政部下達2006年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專項資金340萬元,全部用于添加學院的教學設施之用,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
2007年10月,在校學生達到了9200多人,學院為了進一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安寧市規劃用地1000畝,并與安寧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項目協議。
2008年5月,學院投資1億多元擴建100畝校園,新建體育館、第四教學樓、標準田徑運動場和7幢學生公寓,投入使用,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
2009年,學院將投資5.5億元人民幣在安寧職教園區建設新校區,第一期工程征地520畝進行規劃和建設。獎建成多功能體育館、數字化圖書館等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大學校園。
今天,學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與時俱進,走上了全面協調發展的道路。以質量求生存,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就業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服務意識,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實現產教結合,校企合作,以“訂單培養”的方式,將為云南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