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的和要求:重點掌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論表述,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以及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觀點,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榮辱觀不僅是一個民族思想道德的基點,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2006年,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的講話中指出,“要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論表述。
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即: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論內涵及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它集中反映了社會的價值導向、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人們在一定社會中的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境界,同時也規定了社會道德行為的價值標準與評價尺度。
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核心道德價值范疇,是與我國現階段倡導的道德價值導向和價值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涵蓋了個人、集體、國家三者之間的關系,涉及人生態度、價值選擇、社會風尚等方方面面,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是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紐帶。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全面、系統、準確、通俗的表達。
三、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為什么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1.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于通過共同的價值尺度,引導和幫助人們約束自我、提升境界,進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
2.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進而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于提高全體公民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識別美丑的能力,推動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
(二)怎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1.正確把握“衣食足”與“知榮辱”的關系。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物質生活條件與榮辱觀的關系問題。
首先應看到:經濟富裕比貧窮更有利于增強榮辱觀念,提高道德境界。經濟上富起來,可以為社會教育、個人學習修養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使人產生塑造美好人格形象的精神追求,也有條件遇事禮讓和資助他人。因此,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好又快地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形成和鞏固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其次也必須看到:榮辱觀并非物財富的派生物和附屬品。如果認為凡貧窮者都必然不知榮辱、道德墮落,凡富裕者都必然知榮知恥、道德高尚;或者認為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人們就會自然形成正確的榮辱觀,道德風尚就會自然好起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正確榮辱觀的形成,并非單純取決于物質財富的多寡,而是受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
2.全面認識和鞏固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的經濟基礎。
作為社會意識的榮辱觀屬于上層建筑,各種不同的榮辱觀都是在特定經濟基礎上產生并為之服務的。
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反對和防止私有化與兩極分化。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則必然會助長相當一部分社會成員的巧取豪奪和驕奢淫逸之風,形成笑貧不笑娼、崇邪不崇正、向惡不向善、學奸不學誠的榮辱顛倒現象。只有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進行利益分配,建立賞罰分明、揚善懲惡的利益調節機制,才能使“有德者光榮,受社會尊崇和鼓勵”、“無德者恥辱,受社會鄙視和貶斥”真正成為社會的道德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