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是珠海市人民政府重要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全市的住房保障、房地產市場監管、城鄉規劃編制、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城市更新管理以及建筑市場、建設工程招投標、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根據上述主要職責,設20個內設機構,下屬單位包括:市城鄉規劃編審與信息中心、香洲規劃分局、金灣規劃分局、斗門規劃分局、高新區規劃分局、高欄港規劃分局、萬山規劃分局、保稅區規劃分局、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市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監督管理中心(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建筑設計院、正青建筑勘察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一直以建設生態、美麗、浪漫、宜居珠海為己任。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為全面提升我市環境宜居水平,組織國內外一流專家設計團隊,先后開展了50余項環境宜居重點規劃編制項目,內容涉及全市概念規劃和總體規劃、城市重點地區更新、城市新區建設等方面。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與宜居建設水平,先后聘請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美國新城市主義代表人物彼得•卡爾索普、著名藝術家王小慧等30多位國際知名專家擔任珠海市城市規劃戰略及國際宜居城市建設顧問,與專家顧問團隊形成了良好的長期技術交流機制。當前,正圍繞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建設國際宜居城市的目標,積極申報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城市,努力搭建國際學術研究交流平臺,包括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合作成立國際宜居城市研究中心;組建珠海公共藝術城市空間站,聘請潘鶴、易中天、陳永鏘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和學者作為顧問委員,共同打造優質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等。
珠海,正從中國最宜居邁向國際宜居城市。自1980年成為我國首批經濟特區以來,珠海始終堅持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初步探索實踐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成為目前珠三角生態環境最好、土地開發強度最小、低端產業集聚最少、人口密度和素質最均衡的地區之一,2013年珠海人均GDP近1.7萬美元,居全國第十四、廣東省第三。近年來,珠海先后獲得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最美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項殊榮。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今年7月公布的2014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在中國社科院今年5月評選的2014年中國宜居城市排名中,在美國麥肯錫公司牽頭的“城市中國計劃”今年4月發布的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中,在《環球雜志》去年8月公布的2013年外國人最愛的中國城市中,珠海均位列第一。2008年12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珠海被定位為珠三角西岸核心城市;2009年12月,橫琴新區掛牌成立,橫琴開發作為國家戰略全面啟動;港珠澳大橋2016年建成通車后,珠海將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將發揮毗鄰港澳的獨特優勢,與港澳深化合作,共建港珠澳國際都會區和世界級旅游休閑目的地……珠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形成了新一輪跨越發展的良好勢頭。珠海將在“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的戰略引領下,緊抓機遇、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著力建設國際宜居城市,朝著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的目標闊步前進。
新的起點,珠海市城鄉規劃編審與信息中心更名成立。2012年底,原珠海市規劃研究與信息中心名稱調整為珠海市城鄉規劃編審與信息中心,為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所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負責全市規劃研究的組織編制、規劃成果的技術核查,以及規劃設計、建筑、交通、市政、景觀、驗收的基礎性研究等,作為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大腦中樞”,為市委、市政府、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和決策參謀,加強全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規劃編制質量和專業技術水準,助力珠海國際宜居城市建設。經過認真醞釀準備,當前,中心機構已基本建立,中心主任由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局長兼任,學術研究兼行政管理平臺已經搭建,虛位以待,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報考,加入珠海市城鄉規劃編審與信息中心,發揮所長,展示才華,成就夢想,共同建設國際宜居城市。
更多信息請查看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