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環境指的是對所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會產生影響的環境方面的各種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等,需要從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這些因素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
政治法律環境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實際與潛在影響的政治力量和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法規等因素。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法律環境對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要。企業在進行經營戰略選擇時,要注意擬投資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法律體系的完備性、法律仲裁的公正性和法制的穩定性等。對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來說,在遵守不同東道國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遵守世界范圍內共同的行為準則。當然,企業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也會遇到一些執法機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這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隨著國際間相互投資的增加,為了給投資者提供充分的法制保護,堅定其投資信心,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不斷健全法制,完善投資規范,形成一個宜于國際資本流動的良好的法律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直接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及趨勢、經濟體制與其運行狀況、國家的經濟政策及措施等因素。企業要密切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因為,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對某一行業及其企業的影響,既可以是鼓勵和保護性的,也可以是限制和排斥性的。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中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就是由鼓勵、限制和淘汰三類目錄組成。對鼓勵類產業投資項目,國家制定優惠政策支持,以消除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對于限制類項目,國家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而對于淘汰類項目,國家禁止投資,可以采取高稅收、行業管制等政策,如金融機構可停止各種形式的授信支持、有關部門可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等。
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環境中科技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包括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趨勢等因素。對各行業內的企業來說,要密切關注所在行業的技術發展動態和競爭者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動向,及時了解是否有當前技術的替代技術出現,并發現可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利益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我國是一個設備大國,資產規模龐大,每年因各種原因導致設備停產、報廢所造成的損失逾千億元,大量設備的報廢對環境和資源也造成巨大壓力。研究和開發再制造技術,并將再制造業發展成為一個規范的現代化產業,從不能再利用的電子垃圾中,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地回收金屬、塑料、玻璃等原料投入再生產,能夠使企業在節能、節材、降耗、減少污染和提高經濟效益上發揮巨大作用,大力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
另外,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地區在社會與文化方面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它包括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會結構、風俗習慣等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是間接的、潛在的和持久的。
總之,宏觀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經營者在選擇經營戰略時必須密切關注,認真分析,目的在于明確企業自身面臨的機遇和危機,以便利用機遇,避免或消除危機,以把握宏觀環境的變化趨勢,以適應環境并做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