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次慘痛的血的代價面前,監管部門要督促企業花更多的精力提高工人的技能、改善勞動條件和工資福利。對企業而言,只有讓工人真正“愛廠如家”,才能最低限度地減少事故、增加效益。
不斷見諸媒體的安全生產事故,給酷暑帶來一個個沉重話題。僅2006年7月28日一天,華東地區就先后有上海寶山和江蘇射陽兩家化工廠爆炸造成重大傷亡的消息傳出。炎炎夏日,企業安全生產任重如山。
仔細分析近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安全生產事故,原因都驚人的相似:“工人操作不當”——因為“操作不當”煤塵爆炸,在山西靈石藺家莊煤礦造成53名礦工遇難;因為“操作不當”,射陽氟源化工廠爆炸直接導致22死29傷的慘劇。
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都可以從管理弊漏上找到原由。事實上,企業生產管理不嚴、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也是所有事故發生的根源。因此,任何事故的出現,總能看到監管部門鐵腕無私地給企業查漏補缺打板子。
除了上述理由外,近年來持續不斷的惡性事故,是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中華全國總工會日前公布的一組數據耐人尋味。2005年全國進城務工和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人,農民工已成為工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業角度看,采掘業中農民工占從業人員的80%,建筑業中占從業人員的71%,加工制造業中占從業人員的68%。而在采掘業和建筑業內,安全生產引起的死亡事故中,農民工死亡人數占75%以上。這樣的數據說明,隨著農民工 的大量出現和一線工人隊伍構成的巨大變化,監管部門和企業必須對安全生產有新的對策。
撇開具體的生產規章和管理措施,工人的熟練程度、安全知識和危機處理能力,都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安全事故頻發,固然有部分企業主利欲熏心、不顧工人的安危加班加點非法牟利的方面,但整體而言,不能說這些事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主對安全生產置若罔聞造成的。企業主組織生產的目的是贏利。所謂“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從主觀上看,沒有哪個企業主是不關心安全生產的,因為發生安全事故,企業主不但可能傾家蕩產,而且還將面臨法律的嚴懲。
問題出在哪里?從表面看是管理,而根子在于人,也就是說,現代化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的較高要求與以農民工為主體的一線工人之間_的矛盾。從知識結構看,大部分農民工在應付完9年義務教育就匆匆就業謀生。從工人的培養和成長看,企業主單純追求眼前的勞動生產力和利潤,一線工人很少能獲得系統的專業技術培訓,他們的技能大都通過在生產線上的“傳幫帶”習得。由于知識和技能上的局限,加上經常加班加點疲勞作戰,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而且安全生產意識和危機處理能力差。
任何的安全生產事故,企業和工人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筆者如此分析,不是要為企業開脫責任,更不是批評農民工的安全素質。筆者認為,安全生產除了要從管理上找弊漏外,在用工制度上也有很多亡羊補牢之處。在一次次慘痛的血的代價面前,監管部門在給企業敲響安全生產警鐘的同時,更要督促企業花更多的精力提高工人技能、改善勞動條件和工資福利。對于企業而言,不能把農民工看成是“一手交錢一手出力”的簡單交易,而是要真心把他們作為企業生存發展最可靠的基礎,著眼長遠。因為只有讓工人真正“愛廠如家”,才能最低限度地減少事故、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