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加工制造業、建筑業、采掘業以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農民工占到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作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理應得到公平的待遇。這不僅僅是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必要措施,也直接關系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農民工是我國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在我國加工制造業、建筑業、采掘業以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他們已占到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農民工,毫無疑問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不過,與城鎮職工相比,農民工收入偏低,還常常被拖欠;他們從事著許多又臟、又危險的工作,卻往往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他們為城市發展貢獻了力量,但生活居住、子女上學卻不能和城市職工一樣享受城市的便利;因為鄉音重點、衣服土點、對城市的了解少點,他們還常常遭遇“白眼”。目前農民工已超過1億人,據預測未來5年還將有至少1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作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農民工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理應得到公平的待遇。這和僅僅是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必要措施,也直接關系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公平對待,要杜絕歧視。首先,重重辦證收費讓他們發愁。進城打工,錢還沒賺著,只不過因為是“農民工”的身份先要為找工作交費。這種歧視性的規定、不合理的限制,應當及早徹慶底取消。
公平對待,意味著一視同仁。農民在城市務工,也應當和城市職工一樣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當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得到免費的職業介紹,當城市職工的子女走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農民工不應當只是羨慕地觀望。地方政府,特別是輸入地政府要轉變觀念,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和居住的農民工對公共服務的需要。
公平對待,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政府真真切切地把農民工當作政府的服務管理對象,考慮他們的難處,通過有效的制度來改善農民工的就業狀況、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農民工與城鎮職工畢竟情況不同,有些政策完全一樣并不能收到良好效果,比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這時候,政府應當結合農民工流動性強等特點,為他們“量身訂做”合適的制度。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在著手解決農民工問題。今年初《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這對廣大農民工來說,如同春風一般溫暖,他們在期待更多好的政策出臺來改善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