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技術創新的成敗利鈍,對企業的國際和國內競爭地位具有重大影響。然而技術創新過程中包含著各種風險,只有深刻認識并有效防范這些風險,企業才能夠不斷地通過技術創新研制出質優價廉的新產品,從而有效地改善其絕對和相對經濟效益。
一般而言,技術創新需要面對下述風險:一是開發風險;二是組織風險;三是戰略決策風險。開發風險、組織風險和戰略決策風險的存在,要求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時必須建立技術創新的風險防范體系。其主要內容為:
一、資金保障體系。技術創新過程就是投入生產資源以換取不確定的回報的過程。為了確保科技創新項目得到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企業必須在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時,明確規定已完成技術創新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收益必須有一定比例用于新項目開發。只有如此,企業才能不斷地用新技術、新產品取代趨于過時的舊技術、舊產品,確保創新活力和競爭力。
二、政策保障體系。由于企業技術創新的集體協作性,使技術創新人員面臨個人貢獻難以正確評估,其具有企業專有性質的知識、技能有可能大幅度貶值等風險。為了鼓勵科技創新人員將其聰明才智貢獻給企業,許多企業現在實行允許科研創新人員以其技術入股的政策,有些企業還對技術人員參加在職培訓采取區別對待的方針,如果培訓、進修的技能屬社會通用性質,則技術人員必須負擔部分培訓費用,如培訓技能屬企業專有性質,企業不但負擔全部費用,而且還給予受培訓人員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
三、決策保障體系。技術創新決策具有的“臆測性”和“實驗性”,要求決策者既具有資源分配權力,以確保技術創新全過程的資源供應,又充分了解技術創新項目的意義、難度和潛在風險,具有攻克難關的強烈意愿。因此,技術創新的戰略決策,最好由企業內既擁有資源分配大權又親身介入技術創新過程的技術專家最后拍板。
綜上所述,建立確保知識和資金投入的風險保障體制,為企業成功地進行技術創新的必要前提。然而,風險保障體系能否發揮預期的作用,還取決于企業能否正確地處理以下問題:
一、技術創新風險保障體制應當體現行業特點。行業不同,技術創新的進程便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制藥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主要源于產品研制、設計和營銷,因而調動和保護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專利律師的創新積極性在制藥行業非常重要。在汽車制造行業,產品附加值的高低 取決于整個生產裝配部門的效率,因而汽車行業應當將提高廣大職工的技術水平作為技術創新風險保障的重要內容。
二、技術創新風險保障體制應當體現環境特點。廣義而言,技術創新指研制質優價廉的新產品,因而技術創新活動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以競爭對手的技術創新活動作為參照系數。競爭環境發生變化,企業的技術創新風險保障體制也相應變化,在某一特定條件下有效的技術創新風險保障體系,可能在另一條件下并不適用。
三、技術創新風險保障體系自身也需要不斷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技術創新風險保障
體系建立后,如社會經濟大環境發生變化,則技術創新保障體系也需要相應變化。一般而言,企業在建立和適應某一技術創新保障體系后,通常不愿輕易對之進行修改。但是,如果來自外部的競爭已經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而這一競爭威脅又主要源于對手在技術創新體制方面的優勢,企業管理決策層就必須對其技術創新保障體系進行必要的評估和修正,以應付來自外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