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最鮮明特點,是保證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客觀要求。當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就是要按照五中全會和《建議》的要求,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徹落實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切實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納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首先,必須轉變發展觀念,突出“以人為本”。“十一五”時期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把發展從“以GDP論英雄”的慣性思維中擺脫出來,從偏重于物質財富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發展的一切舉措,都要圍繞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要把人力資源開發作為一個重大舉措。同時,還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其次,必須創新發展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必須確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發揮政府的戰略導向、綜合協調和服務功能,建立強有力的創新激勵體系;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國家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在“十一五”時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再次,必須提高發展質量,強調可持續發展。要立足于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現實,把推動形成資源節約型的增長模式作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節約資源,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消費數量,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真正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要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決可能妨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種問題。
最后,必須完善發展機制,促進科學發展。要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革除各種體制弊端,健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的體制機制。要繼續推進農村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財稅體制和投資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力求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