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天大校長單平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炒股執行人、原天大副校長杭建民,免職后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
11月21日,天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三十三次會議。會議主持者、天津市人大主任劉勝玉宣布,天津大學校長單平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其天津市人大常委職務亦自動撤銷。
“單平同志在擔任天津大學校長期間,存在嚴重失職錯誤,給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失。”劉勝玉說。
此前的7月14日,剛滿60歲的單平在官方“年齡到點”的解釋下,卸任天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離職時獲得了“鞠躬盡瘁、嚴謹治學”等高度評價。但隨著11月15日中紀委發出的一份通報,其命運也旋即改變。
中紀委的通報指出: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單平“違反規定,未認真組織論證,未經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批準將校方1億元資金用于炒股,造成損失3758.83萬元。經中共中央批準,中紀委對單平作出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
《財經》記者從天津市人大獲悉,受黨紀政紀處分后的單平并未被追究刑事責任。而與此案相關的原天津大學副校長杭建民,免職后已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
50歲的杭建民曾擔任校長助理兼財務處長,2004年成為分管財務的副校長。在天津大學涉足資本市場的九年里,他集校方資金的行政主管與投資運營人于一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今日亂象之源。
炒股事件
單平1946年5月生于遼寧鞍山,1963年9月進入天津大學攻讀機械系焊接專業。1968年12月參加工作。十年后,他又考入母校,1981年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直至1997年6月掌舵母校。
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 1951年更為現用名,為第一批國家重點大學。這所始建于1895年的工科院校有著辦實業的傳統。就在1997年,單平履新校長三個月后,天津天大天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大天財)成立,由天津大學、天津大學實業發展總公司等七家法人單位共同發起設立。
作為一家早期上市的高校概念股,天大天財在資本市場斬獲頗豐。1997年9月29日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資金1.5億元;1999年8月,向全體社會公眾股東以15元的高價每10股配售3股,實際募集1.3億元。其2000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5697萬元,利潤主要來源于投資收益,達4159.82萬元,較上年增長高達535%。
工科出身的單平由此對資本運作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于2000年提出對校辦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并爭取上市,以此提高校辦企業的科研實力和發展后勁。
中紀委通報稱,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天津大學分三次與深圳時代創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時代公司)簽訂《委托資金管理協議》,將1億元資金交由該公司在股票二級市場進行運作。
在天津大學內部人看來,導致單平“鋌而走險”的原因既有過往之亂,更有現實之困:一是國家教育經費總體投入比較少;二是校際之間經費投入苦樂不均。
據統計,中國的教育開支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是聯合國規定標準的三分之一。盡管如此,2006年,11所高校的教育經費總計174.34億元,而清華、北大占到三分之一。單平在2004年8月的中外校長論壇上曾表示,國外一些大學每年能籌集到數億美元,“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拼了命去找錢。”
高校資金來源主要分三部分,即政府投入、學生繳費和高校自籌;前兩項多為“專款專用”,受到明確的限制,第三項一般是通過校辦企業或慈善募捐等方面籌得的自有資金。
經查證,當時用于炒股的1億元資金,正是天津大學的自有資金。由于國家政策在這一領域留有空白,挪此資金用于資本市場的投資并不屬“違規”。但在程序上,時任校長的單平“未經可行性論證、未經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未報有關部門批準”,以個人名義簽字后實施。
單平的另一失察行為發生在委托協議到期時,時代公司沒有按照約定返還資本本金和應得收益。在這一投資風險逐漸顯露之際,單平并未采取果斷措施,反而與時代公司簽訂展期協議,貽誤了收回資金的時機。
中紀委還查證,單平未就此向校領導班子通報,在提供給教育部的自查報告中,亦有造假行為。
不過,案發至今,單平仍保留著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職務,并兼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