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企業在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同時,也應大力推動管理創新,有效地提升企業效益,促進企業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企業創新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管理創新是企業培育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法寶。
首先,管理創新始于觀念創新。破陳舊觀念,樹先進理念。也應樹立“轉變觀念、一切從簡、壓縮費用、降低庫存、全面增效”的經營思路,形成“靠創新發展,靠管理增效”的管理理念,并教育引導職工樹立“效益就是工資”、“崗崗有標準,事事有規范,人人有考核”、“崗位靠競爭、收入靠貢獻”等觀念,使“管理出效益”成為公司上下的共識,為推進管理創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次,管理創新體現在管理組織、管理制度、管理標準等各個方面。棄陳舊模式,立科學體系。按照“精簡、合理、高效”的原則,堅持因事設崗,減少管理層級,壓縮職能機構,裁減分流富余人員,實現了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同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參照行業規范建立管理制度,把“科學、規范、精細、實效”貫穿于各項制度建設中,完善工作標準,嚴格過程控制,初步形成了層次清晰、流程完善、制度健全、機制靈活的管理體系。
第三,推行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嚴控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徑。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建立健全財務核算系統,加強財務管理,實現了計劃管理向全面預算管理的轉變。通過測定基數、分解指標、層層承包等方法,將可控成本細化到崗位,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通過劃小核算單位,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形成公司、職能部門、分公司、車間三級核算、四層管理的運行機制;通過建立健全全過程管理程序,把管理的觸角延伸到每個環節,形成堵漏、挖潛、節支環環緊扣、相互促進的精細化經營管理模式。
第四,創全新機制,激發展活力。著眼于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和用人制度改革,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實行“一廠一策、效益決定工資”的分配政策,形成了崗位靠競爭、收入靠貢獻的機制;打破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習慣做法,形成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和企業內部人才合理流動的“接力賽”機制;以集團公司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為契機,鼓勵員工雙向選擇、自主創業,鼓勵能人承包經營,使原來的包袱型單位變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五,把“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實施了以提高員工經濟收入、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和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為主要內容的“三個福利”建設工程。采用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形式宣傳企業理念、企業精神,不斷提高干部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推進民主管理,實行廠務公開,積極解決員工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尊重和關心員工,提倡“快樂工作法”,凝聚“人氣”,鼓舞“士氣”。這些做法,既調動了職工致力于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促進了企業的和諧穩定。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企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必須大力推動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效益,促進企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