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11月25日,迪拜財政部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產分支棕櫚島集團將推遲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最少六個月.消息傳出后,迪拜政府的信貸違約掉期合約價隨即大幅飆升,更有分析認為,迪拜世界暫緩還債,可能是另一次雷曼事件的先兆;
2、2009年12月8日,惠譽國際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至“BBB+”;12月16日晚間,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宣布,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貸評級下調一檔,從“A-”降為“BBB+”;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
10.0%,預期為10.2%,美元指數此后一路反轉至88上方,而在此后的半年時間里,美國數據在攻擊希臘債務危機前后表現非常地好,一度形成了美國將很快回收流動性的預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大幅上升,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接近4%,資金紛紛涌入美國。
3、2010年1月,在接受美國經濟電視臺的采訪時,空頭大師”查諾斯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1000倍以上”。據美國彭博社1月18日報道,高盛公司表示,由于亞洲經濟今年將迅速增長,因此應隨時警惕中國內地、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產泡沫。
2010年2月,有著“末日博士”之稱的投資人麥嘉華認為,由于中國產能嚴重過剩,加之貸款投放速度下滑,中國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甚至將面臨硬著陸的風險; 4月,他又指出,中國信貸的過度擴張以及不斷攀升的房價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預示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或已接近極限;5月,他更是語出驚人地表示:“股市及商品價格顯示,中國的經濟將在一年內放緩,甚至崩潰。”他認為上證綜合指數已經無法回復到2009年的高度,“無論怎樣,中國的經濟都將減速。甚至很可能在未來9到12個月的時間內崩潰。”
2010年3月,著名投資家商品大王吉姆·羅杰斯在接受CNBC.com采訪時表示,歐元作為一種貨幣長期內不大可能依舊存在,歐元在未來15至20年內可能會消失,英鎊在未來幾年將大幅下滑,美國國債和中國一些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地產是當今世界兩大泡沫。
5月5日, 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美國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旗下管理著多達1.9萬億美元的投資,業務范圍遍及全球)發表報告,下調了對金磚四國及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評級,報告中說,即使最近幾個月出現了大幅下跌,中國和巴西的大部分股票依然估值過高。報告中將中國和巴西股票市場評級下調為“賣出”,建議投資者拋售或減持這些國家的股票。
5月7日,摩根大通亞洲及新興市場投資部門主管AdrianMowat昨日在彭博電視臺稱,A股市場的投資者需要等大宗商品下跌40%后再進入。他目前對A股市場維持“賣出”評級。摩根大通認為,A股市場是今年亞洲表現最差的市場。并且稱經濟過熱是中國面臨的一大問題。
4、2010年1月29日,全球著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在沃斯年會上表示,黃金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的最大泡沫,黃金價格將在未來很快出現暴跌。 索羅斯表示,各國央行都在努力使利率維持低位,但此舉也意味著在制造新的“經濟泡沫”,“低利率能為我們制造更多的資產泡沫,我們中有不少人現在都參與其中,而黃金絕對是最終泡沫。”
5、2010年2月,據述《華爾街日報》報道,據知情人士所述,SAC Capital Advisors和索羅斯領導的Soros Fund Management等對沖基金業巨頭,在2月初進行了一次閉門“集思晚宴”,揭開大舉狙擊歐元的序幕。在“集思晚宴”后3日,歐元便再遭拋售,兌美元匯率跌至1.36美元以下,該周沽空歐元合約數目更多達6萬張的11年最高紀錄;
6、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財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惶恐,西班牙股市當天急跌6%,創下15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2010年3月3日,希臘政府提出新的財政緊縮方案,削減公務員薪酬,提高多種稅收,預計可以為政府增收節支48億歐元。但是,政府的舉動引起了公職人員的不滿,導致全國大罷工的發生,罷工導致航空交通及公共醫療服務大受影響,全國鐵路交通陷入癱瘓。
2010年4月23日 希臘正式向歐盟與IMF申請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內閣批224億歐元援希計劃。
2010年5月10日 歐盟批準7500億歐元希臘援助計劃,IMF可能提供2500億歐元資金救助希臘。
2010年4月、5月,西班牙先后失去標準普爾和惠譽的“3A”主權評級;
2010年6月3日,匈牙利剛剛上臺的執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科薩表示,新政府發現上任政府偽造了部分經濟數據,匈的財政狀況遠比先前預計的糟糕,匈牙利很可能陷入希臘式的債務危機;匈牙利新總理歐爾班的新聞發言人茲加圖4日進一步證實說,匈目前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出現主權信用違約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0年6月7日,歐元跌至誕生日的價位1.18階段性見底,此前周五(2010年6月4日)的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數以10年來最快速度大幅增加
7、2010年1月26日,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日本AA長期主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日本AA長期主權信貸評級由穩定轉為負面,另確認該國的長期外幣與本地貨幣評級為AA,短期為A-1+。評級展望反映除非日本能遏止財政與通縮壓力,否則隨著日本政府經濟政策的靈活性下降,可能會令其評級受壓;
2010年4月初,摩根士丹利歐洲股票策略主管特恩·德累斯瑪發表文章稱“真正的危機在亞洲”,認為“盡管希臘債務危機的硝煙似乎隨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手已經過去,但是主權債務問題依然會持續相當長時間。除了PIIGS五國(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外,日本的債務問題也是一道抹不掉的擔憂,“第一個感受到痛苦的理所應當是日本,希臘只不過是開胃菜”;
2010年4月12日,日本財務大臣菅直人提出,要把經濟增長和減少政府公債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此時,有分析師認為,2011年日本政府負債可能因此飆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也就是說每位日本公民至少要背債750萬日元,日本或在2010年破產;
2010年6月11日,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就任首相以來的第一次在日本國會發表講話時警告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已經無法繼續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虧空了,隨著老齡化和人口減少這一問題會更加嚴重。日本正面臨希臘式的債務危機,如果繼續過度依賴國債不進行改革,將有破產的可能。
8、2010年2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接受美國《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2010年全年他都將“勸說”中國讓人民幣升值;
2010年3月15日,130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財政部長蓋特納,要求財政部在4月15日的匯率政策報告中,正式認定中國為所謂“匯率操縱國”(許多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幅度高達40%);
2010年3月19日,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 、國泰君安 、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六家券商獲得融資融券資格,中國證券市場第一次擁有了做空機制;
2010年4月3日,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今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推遲了原定于本月15日發布的關于中國是否操縱貨幣匯率的報告,并發誓將力促中國實行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正式推出;次日,中國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厲的地產調控政策---國十條;
2010年5月26日,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一系列共識,其中之一便是中方將在審慎監管的基礎上,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即QFII)投資股指期貨產品;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重新啟動;
2010年7月8日 美國財政部8日正式向國會提交已被推遲數月的2009年下半年度《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均未操縱其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
2010年9月15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準備的證詞中態度強硬的表示不滿中國貨幣政策,敦促人民幣盡快升值,認為人民幣還被遠遠低估20%到40%左右,暗示本輪人民幣升值幅度至少應達到20%,并且敦促西方各國一起對人民幣升值史無前例的施壓
2010年9月24日,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批準了中國匯率法案即“特別關稅法案”。依據該法案,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被美國認定為幣值被低估,美國將對自該國進口的商品征收反傾銷關稅(人民幣被低估40%的說法即來自于該法案早期版本2009年初擬的HR2378《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的兩個發起人之一的萊恩,此輪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源頭);
2010年9月中下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11個交易日上揚,國慶長假后的前兩個交易日,10月8日和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分別上漲181個基點和98個基點,連破6.69和6.68兩個關口。1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6.6732,再度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2010年10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又下一城,破了6.65關口達6.6497,比前一交易日再次升值85個基點;2010年9月29日,房地產二次調控“9.29新政”出臺;
2010年10月15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發表聲明稱,推遲原定于10月15日公布的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對中國自9月初以來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的舉動表示贊賞;
9、2010年6月 6日,匈牙利央行亦發表緊急澄清聲明,稱匈牙利的財政狀況遠遠好于希臘。與此同時,來自歐盟、國際評級機構及學界的官員、分析師和專家也紛紛站出來批評上述悲觀言論夸大其詞。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雷恩強調,匈牙利已經取得重要進步,關于其可能出現主權債務違約的言論具有“誤導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6日也表示,匈牙利在應對經濟危機過程中的表現良好,不是下一個“希臘”;紐約大學“末日博士”魯賓尼也指出警告匈牙利違約的言論是夸大其詞;
2010年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以前表現突出的美國經濟數據從發布6月的非農報告以后,突然出現大幅下滑,房屋銷售數據下滑,經濟增速下滑,地方聯儲制造業指數下滑,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下滑,營建支出下滑.....與此同時,4月、5月大量唱衰世界經濟的金融大鱷突然銷聲匿跡了,對歐元的唱空消失了,對日本債務的唱空消失了,對新興國家的唱空也消失了;
2010年7月上旬,高盛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房市泡沫的風險已除去,中國ZF做得非常非常出色;2010年7月15日,美聯儲在一年多來首次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并稱疲軟的就業市場將抑制經濟增速。
2010年7月中旬,吉姆?羅杰斯在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堅定地看空美國看多中國”,針對美國的國債,他表示,“我沒有買,我也覺得沒有理由去買。目前世界上正在形成泡沫的市場就是美國的長期國債市場。我不會去買美國國債,因為有一天它將會崩潰,也許是明年,后兩年或者后三年,我現在不會去買任何長期國債,而是會去拋售美國國債。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不會去參與這個市場,那是個很可怕的投資選擇”。
2010年7月15日,奧巴馬會見了巴菲特,對其詢問關于美國經濟走向,巴菲特告訴奧巴馬,美國經濟仍未完全復原,大約只恢復40%至50%,并指出“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奧巴馬當場表示同意,并說:“未來要走出衰退,還須應付相當多的挑戰”
2010年7月2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公開表示,美國經濟前景仍然“異乎尋常地不確定”;8月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再次表示,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仍面臨重大阻力。美國經濟距離全面復蘇仍有相當一段距離,許多美國人仍然受到失業、房屋喪失止贖權和儲蓄流失等問題的困擾。
2010年7月底,富國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現在加州州立大學任教的Sung Won Sohn認為,第二季度是未來經濟增長愈發趨緩的一個預兆。Sohn說,經濟增長肯定會減緩,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有可能掉入長時間低于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路徑中。但他同時表示,“我不認為會出現二次探底,但是我們要警惕類似于日本的失去的十年。”
2010年8月24日,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查爾斯埃文斯24日說,過去半年里,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已經升高;
2010年9月20日,穆迪投資服務公司、標準普爾以及惠譽國際評級在同一天表示,它們均將把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所發行債券的評級定為可獲得的最高級別---AAA評級;
10、2010年8月24日,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在10月份進一步采取量化寬松政策;
2010年9月14日,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Fed可能會購買價值約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支撐經濟,預計Fed不會在9月21日的會議上作出上述決定,但有望在11月或12月份宣布這一消息;
2010年10月8日,美國勞工部發布報告稱,9月美國共失去9.5萬個工作機會;次周,高盛集團預計,美聯儲將在下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度宣布實施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宣布購入5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幫助美國經濟避免新的衰退;
2010年10月25日,高盛集團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聯儲(FED)可能將購買2萬億美元的資產,最高購買規模可能將達到4萬億美元,以提振就業和通貨膨脹;
2010年10月27日高盛全球市場研究所所長、著名策略師Abby Joseph Cohen 表示,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措施將分批進行,初始規模將為5000億美元,最終將規模增加至1萬億美元。
2010年11月4日(北京時間),美聯儲宣布了QE2的具體內容,FOMC計劃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進一步收購6000億美元的較長期美國國債(每個月收購大約750億美元)。
2010年11月5日美國勞工部10月非農就業數據出臺前幾個小時,高盛集團經濟學師團隊表示,考慮到初請失業金人數的暗淡和非農生產率的提升,下調美國10月非農就業數據預期,該行將美國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萬下調至2.5萬,但私人部門就業人數增幅預估仍維持在7.5萬人不變。并且高盛認為,美國新一輪量化寬松舉措(QE2)很可能至少延續至2011年6月后,如果失業率和通脹數據仍然不理想,那么舉措多半將延伸至2012年晚些時候。美聯儲的資產購置規模最終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左右。
2010年11月5日,美國勞工部于北京時間20:30公布美國10月非農就業報告。 美國勞工部11月5日表示,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5.1萬人,為5月以來首次增長,私營部門就業人數激增15.9萬人,遠遠抵消了政府部門就業人數下降的8,000人,遠遠超出預期!
11、2010年10月22日,著名投資大鱷羅杰斯表示,自己對美國經濟抱持悲觀態度,并表示美國將經歷"消失的十年",而美元兌歐元在長期趨勢下匯價將持續貶值;
2010年11月1日,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經理人葛洛斯在接受專訪時聲稱: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第二回合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令美元在未來幾年間貶值20%。
2010年11月4日美聯儲正式宣布二次量化寬松后,路透社熱點透視欄目專欄撰稿人Jim Saft發表了“邁入美元貶值新紀元”的評論文章,認為“美國故意讓美元貶值”;
2010年11月5日,默克投資公司總裁默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聯儲(Fed)的量化寬松舉措給美元帶來崩潰風險。默克表示,投資者應準備好迎接更疲軟的美元,多元化將逐漸從美元轉移至其他國家貨幣
2010年11月9日,G20峰會前夕,眾多媒體轉載了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在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的“部分內容“:發達經濟體應考慮重新實行改良的全球金本位制,為匯率變動提供指引;11月10日,可愛的佐利克先生又表示,“他并不提倡恢復金本位制,政策制定者應將眼光放在匯率以外,并專注于經濟基本面,這十分重要”;一天之后的11日,還是這位可愛的佐利克先生,在新加坡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周活動時表示,“如果美國不能很好地處理貿易和財政“雙赤字”問題,美元就有可能失去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12、2010年3季度以來,美元持續貶值,加上美聯儲執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引發了其他國家貨幣相對升值,導致貨幣市場紊亂進一步擴大,甚至陷入過度擔心本幣升值的恐慌,各國央行被迫干預匯率:9月,為了遏制日元上漲過快,日本政府動用250億美元干預匯市;10月4日,巴西正式打響匯率阻擊戰,對在其境內投資的外國投資者征收雙倍稅,并授權財政部提前購買數百億美元的外匯以阻止本幣升值;印度盧比在一個月內,升值幅度高達5.2%。印度央行通過購買近4億美元的外匯,以阻止匯率進一步升值。此外,泰國、哥倫比亞、秘魯等多國政府也紛紛介入干預匯率。
2010年9月15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準備的證詞中態度強硬的表示不滿中國貨幣政策,敦促人民幣盡快升值,認為人民幣還被遠遠低估20%到40%左右,暗示本輪人民幣升值幅度至少應達到20%,并且敦促歐盟等一起對人民幣升值史無前例的施壓----大有“新廣場協議”的味道;
2010年9月27日,巴西環球網報道: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在巴西工業企業大會上稱,全球“匯率戰爭”已經爆發;
2010年10月中旬,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美國牽頭對中國多加說辭,而跟隨山姆大叔煽風點火的也大有人在:加拿大財長弗萊厄蒂指出:“這是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聲明各國領袖對自由貿易所作的承諾,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法國財長拉加德指出:“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她指出,法國樂見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協調,以及更加多元化,但并未提出具體措施;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指出,各國官員“真心誠意”地想要解決匯率爭端,“我們必須向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市場導向匯率邁進”;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更是直言建議二十國集團(G20),再度協商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的協定,通過廣場協議利用干預匯率手段成功貶抑美元匯價。
2010年10月下旬,媒體普遍報道“索羅斯攜90億美元重返香港 狂賭人民幣升值”; 10月底,高盛發布了一份積極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國投資策略報告,報告的題目為《2011年前景:增長的堡壘》。 高盛上述報告中指出,市場對于宏觀經濟硬著陸或緊縮政策過于嚴厲的擔憂正在逐漸消退,盈利增長將是2011年股市回報率的主要推動因素,流動性的強勁前景可能將估值推至過高水平;
2010年11月中旬,媒體普遍報道“熱錢滯留香港 索羅斯或繞道入A股 ”“6500億熱錢屯兵香港,索羅斯卷土重來”等文章;11月底,媒體更是爆出了“10萬億熱錢囤港”的驚天新聞;
2010年10月20日,中國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央行金融數據顯示,10月份新增人民幣存款1769億元,明顯低于9月的1.45萬億元和去年同期的2897億元,環比大幅下降88%。其中當月住戶人民幣存款減少7003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截至12月15日, A股股票持倉帳戶數不斷攀升,并連續六周創出歷史新高;
2010年11月12日,高盛對前一個交易的A股市場走勢發表看法:認為市場大部分時間內低開高走,強勢上行,但尾盤石化、銀行的急漲急跌令指數劇烈波動,中小盤個股在避險情緒的打擊下出現較大幅度回調。技術面上,兩市綜指下方支撐依舊強勁,上行趨勢沒有改變。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盛在同一竟然以郵件形式赫然提示:近期中國央行連續性的貨幣策,很可能引發加息預期,建議客戶賣出手上獲利的全部中國股票,當日,高盛建議賣出的獲利股票的報道即從香港傳入內地;
2010年11月4日,美聯儲宣布QE2具體內容,全球股票市場皆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港股見頂之日不早不晚,恰恰就是QE2消息兌現之日,目前離當時高點下跌超過了8%;11月5日,富時意大利MIB指數下跌1.28%,愛爾蘭指數下跌1.99%,西班牙馬德里綜合指數下跌1.68%;G20召開之日,韓國股市暴跌4%;廣州亞運會開幕之日,A股暴跌5%.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新增外匯占款較10月回落四成,人民幣兌美元、港元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
13、2010年9月30日,美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將西班牙主權評級由最高級別"Aaa"下調至"Aa1";
2010年10月6日惠譽下調愛爾蘭主權評級至A+,前景展望為負面”;
2010年11月2日,愛爾蘭政府宣布,至上月底,愛爾蘭預算赤字達144億歐元,該國計劃大規模削減2011年預算。2日,愛爾蘭主權信用違約掉期(CDS)再創新高,歐洲央行當日已入市干預,買進愛爾蘭國債。
2010年11月8日,由于債市對愛爾蘭,希臘和葡萄牙等歐元區國家償債能力的不安加劇,歐洲央行(ECB)在暫停三周后上周低調重啟其公債購買計劃,購買共計7.11億歐元的公債,以緩和債券市場重現的緊張氣氛;
2010年 11月10日,愛爾蘭央行總裁承認,巨額的銀行資本重組方案未能成功打消投資者疑慮.借款成本上升且新的財政計劃仍讓人擔憂,針對愛爾蘭的救援行動或許無法避免。同日,愛爾蘭時報報導稱,愛爾蘭財長已經請求歐盟執委會允許該國延長銀行擔保計劃至明年6月;
2010年11月19日,美國紐約大學的“末日博士”魯比尼稱“歐洲債危機及將會持續惡化,”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還將蔓延,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將陷入其中,西班牙問題更加嚴重; 2010年11月29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在接受葡萄牙《經濟日報》采訪時表示,在愛爾蘭接受援助之后,葡萄牙需要國際援助的可能性正日益增長;2010年11月30日,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魯比尼在布拉格一個論壇發言時警告稱,西班牙可能很快就需要救援,并將成第三個希臘;2010年12月17日,魯比尼表示,西班牙的財政困境如無更多的協助,恐爆發銀行擠兌現象;
2010年11月21日,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成協議,決定以貸款方式協助愛爾蘭因應其銀行業及預算危機,此舉旨在維系歐洲整體的金融穩定.愛爾蘭政府因其對危機的處理手法引起公憤,終于在11月21日傍晚正式提出援助請求;
2010年11月23日,標準普爾將愛爾蘭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同時將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1+”下調至“A-1”。標普稱,已將上述長短期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2010年11月28日,歐盟批準通過對愛爾蘭的850億歐元(1,150億美元)援助計劃,并確定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長期機制輪廓,通過這一機制,投資者得以逐步分攤未來違約的成本;
2010年11月30日,標準普爾將葡萄牙信貸評等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標準普爾警告稱,如果葡萄牙的增長前景進一步減弱,或者出現金融援助方案讓民間債權人服從公共債權人的利益,那么其可能下調葡萄牙的信貸評等。標普說,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決定是否下調目前為A-的葡萄牙評等,即使下調,預計該國的評等也仍將為投資級;
2010年12月2日,標準普爾警告三個月內可能調降希臘評級。標準普爾評級服務表示,如果正在討論的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明顯有利于公共債權人而不利于民間公債持有人,則該機構可能調降希臘目前為"BB+"的債信評級。
2010年12月6日,評級機構穆迪宣布,將匈牙利的債信評級下調至Baa3,僅比垃圾級高一檔。此前,另外兩大評級機構標普和惠譽都已將對匈牙利的評級降至最低檔;
14、2010年9月14日,股神巴菲特表示“我相當看好美國經濟,我們完全沒有二次衰退之虞;
2010年11月5日,美國勞工部于北京時間20:30公布美國10月非農就業報告。 美國勞工部11月5日表示,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5.1萬人,為5月以來首次增長,私營部門就業人數激增15.9萬人,遠遠抵消了政府部門就業人數下降的8,000人,遠遠超出預期;
2010年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美國經濟數據逐漸出現好轉跡象,房屋銷售數據開始企穩,耐用消費品訂單增加,地方聯儲制造業指數回升,采購經理人指數回升,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溫和小幅上揚,營建支出出現增長......與此同時,7、8月大量唱衰美國經濟的金融大鱷逐漸轉向了“全球QE2洗腦運動”當中;
2010年11月2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二次預估值按年率增長2.5%,高于首次預估2.0%的增幅,表明美國經濟復蘇速度略有加快;
2010年11月29日,巴菲特與比爾-蓋茲、梅林達-蓋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創始人特德-特納以及法拉龍資本管理負責人湯姆-斯蒂爾共同出席美國廣播公司的圓桌會議節目.對于美國未來數年的經濟發展,巴菲特做出了樂觀地預測,他表示從發生金融危機到現在已經兩年的時間,而美國經濟狀況從現在開始將大幅好轉,企業經營已經普遍地呈現上升趨勢,除非發生核武器、化學和生物事件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巴菲特還說:“有一點我敢保證的是,美國未來數年將得到最好的發展。”
2010年12月1日,美聯儲(FED)公布的經濟褐皮書(Beige Book)指出:“12個地區聯儲所在地區報告顯示,10月上中旬至11月中旬,經濟繼續改善.
2010年12月2日,高盛上調美國明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料2011年美國GDP增長2.7%,高于此前預計的2%,2012年GDP增速進一步擴大至3.6%。高盛在報告中稱,最近幾周來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前景極大提升;
2010年12月9日,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默罕穆德·埃爾-埃利安表示,該機構已將其對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由2%至2.5%上調到3%至3.5%;
2010年12月14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上調了其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大摩將美國第四季度增長率預期由3%提高至3.5%。
2010年12月15日摩根大通宣布,上調對2011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的預期,該機構認為明年的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5%。
2010年12月19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經濟無疑已經獲得了某種動量,第四季度的增長表現看起來不錯。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增長,增長率可能為3.5%或更高。”
15、2010年10月,財富雜志采訪巴菲特,“黃金怎么樣?這是一個經典的泡沫呢,還是什么?”“瞧,你可以把世界上所有已經開采的黃金堆起來,也就是一個不到67立方英尺(約2立方米)的金屬塊。按照目前的金價,這個金屬塊可以換全部——而不是一部分,是全部的美國耕地,再加10個埃克森美孚,再加上1萬億美元現金。你愿意選哪一個?誰能產生更多價值?”巴菲特帶著一貫自信的微笑如此回答;
2010年11月3日至今,美國國債利率沒有因為QE2的出臺而被壓低,反而大幅飆升,其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1月最低的2.53%上升到昨天的3.35%;而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已經收窄到105個基點,遠低于11月初時的最高水平的160個基點;
2010年11月16日,穆迪投資者服務機構稱,永久性延長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在任期間首次實施的減稅計劃不會導致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2010年12月13日,穆迪發布報告稱,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領袖上周達成的減稅計劃或將推高該國債務水平,因此增大美國評級展望被降為“負面”的可能性,如果這項法案被簽署為正式立法,則該機構可能會在未來兩年時間里下調美國的“AAA”主權債務評級
2010年12月7日,羅杰斯透露,他正做空美國國債,因為他預期接下來幾年,美國利率將會飆升至“非常、非常高”的水平;
2010年12月9日,摩根大通全球資產配置主管Loeys發布2011年前景展望時指出,新興市場股票、貨幣和美元是距離泡沫界限最遠的資產,之后依次是高收益和新興市場固定收益資產,而黃金和美國國債最接近泡沫的邊緣;
2010年12月10日,諾安基金旗下推出的新品——諾安全球黃金基金(QDII)首發當日募集金額8個億;
2010年12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與世界黃金協會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黃金投資新產品發布會,宣布聯合推出一款全新的黃金投資產品——“工銀金行家積存金” ;
2010年12月1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在周四晚以277比148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總額8580億美元的減稅議案;
2010年12月4日,“索羅斯門徒”金巖石因“追債門”事件閃電辭職;2010年12月15日,深圳鹽田萬科中心,在給眾多青年創業學員的演講中,王石透露“明年1月份起,我就去哈佛做一年的訪問學者,然后再去歐洲等地學習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