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過程中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財務關系的內容和本質特征是由經濟體制決定的,是企業在資金運動中與其他企業、社會各方面及其內部各單位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的財務關系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其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各種財務關系中最根本的財務關系。這主要指企業的投資者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向其投資者支付投資報酬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投資者主要有以下4類:①國家;②法人單位二③個人;④外商。企業同其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企業管理者受股東的委托,運用股東賦予的經營權從事符合股東利益和其自身利益的經營活動。企業的投資者要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以便及時形成企業的資本金。企業利用資本金進行經營,實現利潤后,應按出資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規定,向其所有者分配利潤。一般而言,所有者的出資不同,他們各自對企業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2.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規定按時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除利用資本金進行經營活動外,還要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以便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擴大企業經營規模。企業的債權人主要有:①債券持有人;②貸款機構;③商業信用提供者;④其他出借資金給企業的單位或個人。企業利用債權人的資金,要按約定的利息率,及時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債務到期時,要合理調度資金,按時向債權人歸還本金。企業同其債權人的關系體現的是債務與債權關系。
3.企業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將其閑置資金以購買股票或直接投資的形式向其他企業投資所形成的經濟關系。隨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橫向經濟聯合的開展,這種關系將會越來越廣泛.企業向其他單位投資,應按約定履行出資義務,參與被投資單位的利潤分配。企業與被投資單位的關系是體現所有權性質的投資與受資的關系。
4.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將其資金以購買債券、提供借款或商業信用等形式出借給其他單位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將資金借出后,有權要求其債務人按約定的條件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體現的是債權與債務關系。
5.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中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在實行內部經濟核算制的條件下,企業供、產、銷各部門及各生產單位之間,相互提供產品和勞務要進行計價結算。這種在企業內部形成的資金結算關系,體現了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
6.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向職工支付勞動報酬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要用自身的產品銷售收入,向職工支付工資、津貼、獎金等,按照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支付職工的勞動報酬。這種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體現了職工和企業在勞動成果上的分配關系。
7.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要按照稅法的規定依法納稅而與國家稅務機關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繳納各種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及時、足額的納稅是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因此,企業與稅務機關的關系反映的是依法納稅和依法征稅的權利義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