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話股市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股市投資熱
2006年以來我國股市行情回暖,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踴躍入市。特別是2007年1月至5月,滬深股市新開戶數屢創歷史新高。在很短的時間內,8000萬戶,9000萬戶,1億戶大關連連被突破。從公司白領到普通工人,從退休老人到家庭主婦……"談股論金"成為街頭巷尾最熱絡的話題。不少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股票漲了沒有?"有的全家老小齊上陣,有的賣房借錢去炒股……不少人驚呼:"這是一個全民炒股的時代!"那么,什么是股市,如何看待股市的風險,怎樣才能利用股市理好財,在風云變幻的股市中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呢?
什么是股市?
1986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一次中美金融研討會。當時,鄧小平同志會見了出席會議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范爾霖。范爾霖帶來了兩件特殊的禮物:紐約證交所證章和證券樣本。讓范爾霖大感意外的是,鄧小平同志回贈了一件更為特殊的禮物:剛剛上市的中國首張股票--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一時間,外電紛紛報道:"中國與股市握手!"
2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人對股票、股市早已不再陌生。投資股市成為很多人理財的重要渠道,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注視著股市的起起伏伏,每天有幾百上千億元的資金在股市流動。
所謂股市,也就是進行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市場。要了解股市,還要從股份制度的產生與發展說起。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無論是生產者自身的資本積累,還是有限的借貸資本,都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巨額資金需求。于是出現了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辦法,這也就是股份制。一個人購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成為這個公司的股東,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股票具有流通性,如果股票持有人急用現金或想轉化成其他證券,可將股票出售,這就出現了股票交易行為。股票交易的需要自然催生了股票交易市場的產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792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20世紀以后,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在經濟生活中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股票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洋務運動時期。當時中國出現了一批官辦與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最早的股票。1914年,中國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到抗日戰爭前,上市股票已達百余種。但后來幾經挫折,股市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把股份制作為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予以排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們對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又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沖破那種認定股份制只姓"資"不姓"社"的思想禁錮,股票市場再次應運而生。
1984年7月20日,全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拉開了企業股份制改造的大幕。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掛牌代理買賣飛樂音響公司和延中實業公司股票。這是上海第一家經營證券柜臺交易業務的場所,也是新中國首次開辦股票交易。1990年11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開業。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這兩個交易所的成立和開業,標志著新中國的證券市場脫離了銀行體系獨立發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十幾年來,滬深股市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1990年深交所試營業時,僅僅有一只股票掛牌交易,第二年也只有6只。而到2007年7月,在上交所掛牌的股票達950多只,在深交所掛牌的股票達590多只。1991年深交所全年的成交金額只有35億元,而2007年5月30日,滬深兩市成交量創下4163.37億元的歷史紀錄。當年知道股票市場的人很少,參與股市投資的人更少,到2007年6月底,滬深股市賬戶總數達10705.64萬。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風風雨雨,正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籌集資金的"吸鐵石"。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把分散在社會上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巨額的、可供長期使用的資本,用于支持社會化大生產和大規模經營。股票市場的籌資規模和速度是企業依靠自身積累和銀行貸款所無法比擬的。
二是企業轉換機制的"推動器"。發展股票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有利于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監督機制,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
三是優化資本配置的"調節器"。通過市場可以發現公司投資價值,投資者通常選擇成長性好、盈利潛力大的股票進行投資,拋棄業績滑坡、收益差的股票,這就使資金逐漸流向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
四是維護金融安全的"緩沖閥"。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十分健全,直接融資滯后于間接融資的發展,過分依賴銀行的現象還很嚴重。一旦銀行出現問題,往往導致很大的系統性風險。大力發展股票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利于降低間接融資在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使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更富有彈性和活力,有效防范和分散金融風險。
五是觀察經濟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情況,可以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可以透視出整個經濟的運行狀況。
可見,發展股票市場,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對于促進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競爭力,對于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安全,對于個人合理理財、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