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法學院創建于1982年,擴建于1996年,是湖南省成立最早、師資力量最強、學科門類最全、招生規模最大、教學層次最齊全的法學院系,是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教育部確立的第一批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國家級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是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由湘潭大學法學學科牽頭,中南大學法學學科、湖南大學法學學科、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作為核心協同單位申報的“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成功入圍湖南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為充分發揮協同中心在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上的作用,法學專業將從2015級本科生開始設立“卓越法律人才協同培養實驗班”,遴選優秀學生,給予特別政策與經費支持,整合全省優質法學教育資源,培養卓越法律人才。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是為了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培養國家急需的知識產權專門人才而設,是湖南省首家知識產權學院,擁有湖南省最強的專業師資,與法學院合署辦公。2013年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獲批并招生,現已實現知識產權專業普通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養。
學院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形成了一套覆蓋全面、特色鮮明的學科學位點布局;打造了一系列內外兼修、兼容并蓄的教學科研平臺;孵化了一批高檔次、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批高質量、有特色的法律、知識產權專門人才;產生了一系列服務法治湖南建設、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性成果,推動廢除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為法治湖南建設乃至我國法治進程的推進作出了貢獻,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與廣泛贊許,先后被評為湖南省政府 “五一勞動獎狀”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先進單位”。
法學一級學科是湖南省重點學科,設有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法學本科專業。訴訟法學是我省重點學科,《訴訟證據法學》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行政訴訟法學》課程、《國際經濟法》課程、《外國法制史》課程、《模擬法庭》課程、《刑法學》課程、《民事訴訟法學》和《知識產權法》課程是湖南省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湖南省法學理論研究基地、湘潭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湖南省調解理論研究基地、湖南省專利分析與評估中心、湘潭大學檢察理論研究基地、湖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湘潭大學反腐敗研究中心是湖南省法學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擁有全國唯一的中國-非洲法律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知識產權法學、非洲法學、體育法學是我院新興優勢學科,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
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58人;具備博士學位的教師54人; “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國家知識產權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選1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領軍人才1人;全國首批專業信息領軍人才1人;全國專利信息師資人才2人; 湖南省首屆“十大優秀青年法學家”3人;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3人;“新世紀湖南省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培養對象6人;湖南省教學名師、湖南省優秀教師2人;湖南省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4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10人。另聘有40多位國內外知名法學家任學院兼職教授。近5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7項,省部級課題70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出版教材和專著100余部,發表論文500余篇。
孕育卓越法律人才的搖籃
作為湖南法學教育的領頭羊,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一直處于人才培養的最前列。1983年招收了第一批本科學生,開啟了湖南法學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獲得訴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啟了湖南研究生教育的新紀元;1999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啟動了湖南法律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2003年取得訴訟法學的博士授予權,啟動了湖南法學博士研究生的教育;2005年取得法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2007年成功申報法學博士后流動站。2009年開始招收法學(知識產權方向)本科、碩士研究生,2011年成功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和知識產權交叉學科博士授予權,2013年獲批知識產權本科專業,自此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內多層次、完整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
經過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法學院已經形成涵蓋普通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成為湖南省最重要的法律專門人才培養的搖籃。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評估報告》的統計,法學院研究生教育綜合實力排名穩居全國第10位左右。 其中訴訟法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穩居全國5-8位。已培養3000余名本科畢業生,4000余名碩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湖南省公檢法系統的骨干力量中,有70%以上是湘潭大學法學院畢業生。湘潭大學法律人為湖南省乃至全國的法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實務應用型法律人才初露鋒芒
學院師生遵循“養浩然正氣,鑄法治精魂”院訓,堅持“以所知追求正義,以所學回報社會”的服務社會理念,以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充分發揮智庫功能,在司法體制改革、社會管理創新、規范性文件的管理、知識產權戰略、加強和完善黨領導國家立法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應用性成果,為國家法治建設獻計獻策,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湘潭大學法學院師生率先提出法學實踐性教學的“當事人模式”,先后廢除了“駕考合一”制度、刪除了“身高歧視”規定,廢除了“天價過路費案”所適用的司法解釋、助推解決了湘潭市三座大橋收費問題、長沙路橋費等問題。湘潭大學法學院師生通過具體的法治事件生動闡述了法治的真諦,散播了法治火種,提升了全社會的法治意識,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法制日報等數十家主流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湘潭大學法學院師生先后有四人當選為湖南省最具影響力的法治人物,被媒體稱之為“湘大現象”。經過多年的實踐,湘潭大學法學院師生探索出公益維權四部曲——法學院師生依法“叫板”、媒體密集跟進報道、政府“接招”糾正、問題得以解決,被《半月談》、《法制日報》等譽為“湘大模式”,成為高校師生服務社會的標桿。
學院畢業生中已有300余人擔任廳、處級以上職務,多人立功獲獎。畢業于湘潭大學的李旭嬌200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模范法官”;2003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王東暉先后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模范檢察干部”,全國“三八”紅旗手,并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歐陽昊2004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十佳公訴人”;2001級碩士研究生(96級本科學生)蔣智勇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公訴人”;2011屆法學本科畢業生楊子強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中華全國學聯駐會執行主席在中共中央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代表全國大學生發言。2005年湖南省“十佳公訴人”評選中有6位就是湘潭大學法學專業的畢業生。
理論研究型法律人才嶄露頭角
本院學生考研、考博蔚然成風,近100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晉升為副高以上職稱,其中,我院本科畢業生廖永安、蔣大興、江國華、郭樹理在畢業后短短10年中成長為教授、博導,成為各自研究領域中的知名青年學者。
知識創新型法律人才脫穎而出
近年來,法學專業本科生獲得科技競賽和科技文化作品競賽獲國家級14項,省部級6項,共有18名碩士研究生獲得湖南優秀碩士論文獎,8人獲得陳光中訴訟法學獎學金,11人獲得湘潭大學研究生校長獎。法學研究生在公開刊物人均發表學術論文2.3篇。
法學專業
本專業主要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經濟職能部門、企業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其他政府機關培養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專業主干課:法理學、中國憲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刑法、民法、經濟法、商法、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發、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環境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知識產權專業
本專業主要為公檢法等政法部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律師事務所、大型知識產權事務所、經濟職能部門、跨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及其他政府機關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知識產權實務人才。
專業主干課程包括法學、知識產權、理工科(學生須輔修理工科第二學位)三大模塊。主要包括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經濟法、商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經濟法、知識產權導論、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信息檢索、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專利代理與撰寫實務。另外還需修完一個理工類專業的第二學位專業要求的專業課程,獲得第二學位。
法學院網站鏈接:http://law.xtu.edu.cn/
知識產權學院網站鏈接:http://ipf.x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