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始建于1983年,為國內首批創辦本科醫學檢驗教育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在國內相關領域享有較高聲譽。
1986年第一批獲得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學位授予點,1998年獲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學位授予點。2003年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發的醫學檢驗教育培養目標、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經過反復醞釀,專家論證,經上海市教委審批通過,在國內率先進行了醫學檢驗本科學制調整,學制從五年改為四年,改授理學士學位,并面向全國招收學生。2007年醫學檢驗專業獲教育部一類學科“特色專業”。2012年按照教育部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醫學檢驗專業改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一級學科為醫學技術類。
1986年醫學檢驗系與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上海市醫學會合辦《上海醫學檢驗雜志》(現為《檢驗醫學》)創刊,作為協辦單位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檢驗系始終為副主編單位之一;
1995年成立了上海市醫學檢驗重點實驗室;
1999年-2002年為中華醫學會醫學檢驗教育分會、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醫學檢驗教育分會理事長和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校際會議理事長單位;
2007年至今為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負責起草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國家標準;
2009年醫學檢驗系實驗技術中心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10年“構建前沿性的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2年首批獲上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基地;
2014年任全國醫學檢驗技術教材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2014年“構建理學學位的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獲2013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目前醫學檢驗系共設有7個教研室,分別為臨床血液學教研室、臨床分子與生物化學教研室、臨床微生物學教研室、臨床免疫學教研室、臨床輸血學教研室、實驗診斷學教研室和臨床醫學教研室,除承擔著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全日制和成人教育教學外,還承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的實驗診斷學、臨床輸血學選修課和醫學院研究生的生化技術選修課的教學任務,涵蓋了本科、長學制、法文班、留學生、研究生等不同層次、不同學制和不同專業學生的理論與實踐。
研究領域
涵蓋臨床血液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輸血學和醫學生物學等領域。
重點研究領域:血栓病與出血病診斷、分子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遺傳性疾病診斷和個體化診斷。
主要課程
基礎課程:正常人體學、疾病學基礎、醫學統計學、醫用分析化學等。
專業課程:臨床基礎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臨床生化和生化檢驗、分子生物學基礎和技術、臨床輸血學和輸血學檢驗、實驗室管理學、檢驗儀器分析技術與應用、和臨床醫學概要等。
評估排名
在全國開設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中,本學科點連續多年被評為A。
優秀師資
以專職教師為主的教學型與兼職教師引領的科研型相融合的雄厚師資隊伍和依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同濟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檢驗醫學專家、教授和他們所在的上海地區十多家著名三級醫院、科研院所的專業學科優勢醫療資源,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檢驗系的辦學能力、教學質量和聲譽一直處于國內一流的地位。
專業教學團隊多名教師獲得過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上海市教學名師獎、上海市育才獎、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獎、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新秀、上海交通大學 “師德標兵”、醫學院優秀教師獎、醫學院 “我最喜愛的教師”和醫學院 “我最喜愛的導師”等。現有博士生導師11名,碩士生導師18名。
專業特色
秉承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融合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教學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具有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專業教育和學生職業規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專業優勢
擁有1個實驗技術中心、1個互動實驗室和1個開放性實驗室、互動形態學技術上的模擬操作平臺、圖像分析技術上的細胞生物學平臺、臨床生化為基礎的臨床檢驗技術平臺及蛋白分析技術上的分子和蛋白組學平臺;網絡版3D大型醫學實驗設備模擬系統。
學科教師任職上海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輸血分會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上海檢驗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血液學與體液學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遺傳學會遺傳與分子診斷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分子診斷專科分會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臨床診斷和實驗醫學分會副主任、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分子學組秘書、上海醫學會病毒學專科秘書等。
醫學檢驗系是上海市唯一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檢驗醫師考試點。
科研成就
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重點2項、面上項目36項、青年基金21項,優秀青年基金1項,同時承擔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863”科學研究項目8項,上海市各類科學研究項目63項,獲得專利6項。
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一等獎、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華夏科技二等獎等等。
特色教材
已在各主干學科中建立了國家級規劃教材主(副)編地位和從實驗指導、題庫到教材全面配套的體系。主編規劃教材40部、副主編10部,其中“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部主編7部,副主編3部,9部教材獲得國家級、市級和校級優秀教材獎:
《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第1版)第二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全國優秀獎;
《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第2版)1999年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現代醫學檢驗與臨床實踐》校優秀教材獎三等獎;
《臨床檢驗基礎》(第3版)2005年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二等獎;
《實驗診斷學》(長學制)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二屆優秀教材獎特等獎;
《臨床微生物與微生物檢驗》(第4版) 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二屆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實驗診斷學(七年制)》2003年度上海市優秀教材二等獎;
《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第2版)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二屆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國際化培養程度
2008年至2015年,與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系建立教學交流項目,開創了本科生與國外學生交流互換(每年2-3名)進行系統的畢業論文訓練或臨床實習的教學模式;2015年與法國POITIERS大學簽署了教學科研合作備忘錄,每年有1-2名學生赴法進行為期5個月的畢業論文設計與撰寫;此外,學生可申請參加院校的各類國際交流項目,包括與臺灣高雄醫學大學的交換生項目等。
培養特色
采用原版英語教材,在國內本專業率先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為學生在學習或工作中能及時了解國內外專業技術發展信息打下基礎;
在全國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教學中率先實施“以問題為導向(PBL)”的教學,覆蓋臨床生化、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血液學、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免疫學和臨床輸血學6門主要專業課程;
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國際交流、校企合作融合于整個教學體系,貫穿于各階段教學過程和畢業教學環節;引入中外學術專家為本科生開設講座或授課,從檢驗領域新技術、質量管理最新理念到精準醫療,不斷開拓學生視野;開設“臨床實踐”、“創業方法導論”等選修課,使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提前接觸臨床,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有利于學生盡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基本的科研訓練作為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必須接受的訓練,更好地銜接和滿足了用人單位尤其是科研用人單位對于檢驗專業學生的需求,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
獎學金設置
目前,本專業學生除可申請院校等的獎學金外,還可申請醫學檢驗系的各種社會獎學金,包括:奧森多醫療器械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的“啟航”獎學金、碧迪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碧迪”獎學金、索靈診斷醫療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的“求索”獎學金、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奧普”獎學金、上海昆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昆淶”課程和新生獎學金、上海執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誠”獎學金、上海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學生國際交流基金、達承醫療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的學生國際交流基金。
知名校友
徐建新: 89屆 醫學檢驗專業畢業 現為上海奧普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蔡志昌: 91屆 醫學檢驗專業畢業 現為崇明區衛計委主任
朱 平: 93屆 醫學檢驗專業畢業 現為美國H3生物醫藥公司 總監
林 苑: 94屆 醫學檢驗專業畢業 現為奧森多醫療器械貿易(中國)有限公司 大中華區總裁
王月英: 2000屆 醫學檢驗專業畢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課題組長,研究員,博導;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特等獎、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十四屆銀蛇獎三等獎、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
就業
就業率達100%。近年來,去往三甲醫院占49%、科研院所7.5%、市級醫療機構2%、大型公司2.4%(如:羅氏、奧森多、雅培、梅里埃)、出國7.2%(包括工作、本科及以上繼續深造)。
深造
深造學生比例:年均22.5%(國內)
直研率:年均20.1%
國外頂尖大學深造: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美國圣地亞哥加州大學(UCSD)/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