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機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53年的上海電機制造學校,1985年在全國首批試點舉辦五年制技術專科教育,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高職高專院校。2004年9月,學校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8月,學校本部由閔行校區搬遷至臨港校區。2011年10月,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開始在更高平臺上培養高等技術人才。
自2004年開始實施本科教育之后,學校積極發揚辦學傳統,走特色化辦學之路。在“技術立校、應用為本”辦學方略指引下,學校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育人工作為根本,大力加強內涵建設,各方面取得可喜成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國家技能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準確定位,明確特色發展方向。實施本科教育以來,學校進一步深入研究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新型產業迅速崛起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順應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樣化發展趨勢,專項開展“技術本科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研究。學校明確提出“以舉辦本科層次技術教育為主體,在深化內涵建設中謀求與普通本科院校錯位發展”的特色化辦學定位。“十二五”期間,學校將進一步發揮背靠行業的獨特優勢,以“培養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核心,通過產學研深層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服務上海高端裝備制造業及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要的“現場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狠抓內涵建設,持續推進教學改革。學校高度注重內涵建設,積極凝煉方向、匯聚梯隊、構筑基地,規劃設計了“以能源裝備制造技術學科專業群為重點,生產服務和技術文化學科專業群聯動發展”的學科專業建設新格局。學校主動開展“技術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工作,凸顯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獲批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學校背靠植根行業,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學校充分發揮獨特的行業背景優勢,積極借助企業集團的先進技術和豐富資源,建立廣泛深入的產學研聯盟。二級學院機械學院和電氣學院試點開展“校企合作共建二級學院”。2012年,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產學研合作中心”在我校成立,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重型機器廠分別出資5000萬元,打造全新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學校貫徹人才強校,提升師資建設水平。學校目前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6.7%,擁有東方學者、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等一批優秀教師。學校每年選派中青年教師到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為期1-2年的掛職鍛煉,多方推動特色師資培養工作。2011年,學校在上海電氣集團建立“產學研教師踐習培養基地”,一批教授在企業兼任副總工程師、技術主管,或被聘為“科技項目帶頭人”等。同時,企業專家到學校兼任教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
學校堅持學生為本,實踐育人初見成效。學校現有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專科在校生12000余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9年保持在95%以上。學校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搭建實踐育人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作品競賽等賽事上獲得佳績。
學校重視國際合作,著力提高國際化水平。學校現有中美合作本科專業1個,先后同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近50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學分互認、師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國際化平臺初步搭建。目前,有1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留學生在校學習、交流。
學校貼近企業社會,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學校一直強調扎根行業、融入行業,在貢獻行業中求生存、在為行業服務中求發展,積極輸送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術人才,參與企業工程技術項目開發。學校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成立“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分院”,與上海市機電工會共同舉辦“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面向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和高技能人才培訓。
學校擁有臨港、閔行兩大主校區。當前,臨港校區一期建設項目已全面完工并順利入駐,二期項目即將啟動。2013年,上海電機學院將迎來60周年校慶。學校正按照中長期和“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宏偉藍圖,秉承“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和“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校訓,振奮精神、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努力為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爭取成為舉辦中國特色高等技術教育的開路先鋒!
師資隊伍
上海電機學院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和較高科研教學水平的技術本科師資隊伍。現有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名,校級臨港學者特聘教授2名,還擁有一批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創新教師培養新機制。2007年起,學校每年派遣青年教師赴校外企業和科研院所“拜師學藝”,掛職結束后再把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反哺”教學。一批青年骨干教師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晨光計劃、啟明星計劃、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的資助,學校后備學術骨干隊伍逐漸形成并得以發展。我校教師還曾多次獲得上海市教學名師獎、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模范教師、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寶鋼優秀教師獎等榮譽獎項和稱號。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初步打造出一支特色鮮明的技術本科師資隊伍。
引進待遇
一、引進東方學者特聘教授的相關待遇按《上海電機學院東方學者聘任與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其他如臨港學者、洋山學者等校級特聘教授的引進待遇按相關規定執行。
二、作為校級及以上重點學科帶頭人引進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除享受我校在職同級人員相同的工資、津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外,還提供2-5萬元安家費,20-50萬元的住房補貼(分5-10年支付),8-20萬元的科研經費。
三、引進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50周歲以下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除享受我校在職同級人員相同的工資、津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外,還提供2萬元安家費,并根據學科和專業的不同提供12-15萬元住房補貼(按聘期逐年支付)及4-7萬元科研經費。
四、引進國(境)外著名高校畢業、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博士,除享受我校在職同級人員相同的工資、津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外,還提供1萬元安家費,并根據學科和專業的不同提供10-12萬元住房補貼(按聘期逐年支付)及3-5萬元科研經費。
五、引進國內著名高校(211、985高校)畢業、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博士,除享受我校在職同級人員相同的工資、津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外,還提供1萬元安家費,并根據學科、專業和專業技術職務的不同提供8-10萬元住房補貼(按聘期逐年支付)及2-4萬元科研經費。
六、在相同的學歷和專業技術職務下,優先引進具有企業經歷、工程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并在引進待遇上從優考慮。
七、鼓勵并支持新進青年教師(講師及以下專業技術職務)申請“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理工科資助3萬元、經管人文類資助2萬元)等省市級、校級科研教學基金、項目。
八、鼓勵并支持青年教師申請上海市教委“教師發展工程”國外訪學(根據訪學類別不同資助5-15萬元/年)、國內訪學(資助5萬元/年)、產學研踐習(資助5萬元/年)。此外,學校也有相應的配套措施鼓勵青年教師參與訪學、掛職鍛煉等活動。
部門 | 學科(專業)或崗位 | 引進數 | 具體要求 |
機械學院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2 | 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材料成型與控制 | 4 | 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機械電子工程 | 2 | 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工業設計 | 2 | 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機械基礎部 | 2 | 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實驗中心 | 1 | 具有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 | |
總計:13名(含實驗技術人員1名) | |||
電氣學院 | 電力系統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電機與電器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電工電子教學部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測控技術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自動化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臨港學者團隊 | 科研助理1名 | 電子工程或生物電子工程領域的碩士或優秀本科生 | |
實驗技術人員1名 | 電子工程或生物電子工程領域的碩士或優秀本科生 | ||
高級研究員2名 | 微機電系統相關專業國內外博士 | ||
總計:12名(含實驗技術人員1名,科研助理1名) | |||
電子信息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通信工程 | 2 | 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博士)、或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電子信息工程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網絡工程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軟件工程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物聯網工程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計算機基礎教學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實驗教學中心 | 2 | 具有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 | |
總計:12名(含實驗技術人員2名) | |||
商學院 | 中美合作國際貿易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能英語授課,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者優先 |
物流管理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有生產物流領域工作經歷者優先 | |
財務管理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本科專業為財務管理或會計學;有ACCA教學經驗者或國際企業工作背景者優先 | |
工業工程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具備計算機教育背景者優先 | |
產品質量工程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本科要求有工科背景。 | |
總計:6 名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德語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日語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總計:6名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中共黨員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中共黨員 | |
哲學、自然辯證法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中共黨員 | |
總計:5名 | |||
數理教學部 | 數學(計算數學或應用數學)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物理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
物理實驗中心 | 1 | 具有物理學專業、全日制碩士以上學歷學位 | |
總計:4名(含實驗技術人員1名) | |||
汽車學院 | 汽車服務工程 | 3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車輛工程 | 3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其中特種車輛方向2人) | |
車輛、汽車類(實驗中心工作人員) | 1 | 具有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 | |
總計:7名(含實驗技術人員1名) | |||
高職學院 | 電氣、機械或者電子信息 | 2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實驗中心 | 1 | 具有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 | |
總計:3名(含實驗技術人員1名) | |||
體育中心 | 體育專業教師 | 1 | 體育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總計:1名 | |||
國教學院 | 對外漢語專業教師 | 1 | 具有博士學歷學位 |
工業中心 | 電類專業實驗技術人員 | 1 | 具有全日制碩士學歷學位 |
圖書館 | 專業技術人員 | 1 | 圖書管理專業,具有全日制碩士學歷學位 |
總計 | 引進72名,其中:專業教師:62;實驗技術人員:8;專技:1;科研助理:1 |
更多信息請查看上海市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