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節約型社會
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中“節約”具有雙重含義。其一,是相對浪費而言的節約。其二,是要求在經濟運行中對資源、能源需求實行減量化。即,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用盡可能少的資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資源),創造相同的財富甚至更多的財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種廢棄物。這種節約要求徹底轉變現行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深刻的技術革新,真正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節約”的這兩重含義是內在統一的,必須統籌兼顧,不能片面理解。
(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的精神,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緊緊圍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節約意識,盡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三)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
能源、礦產、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們在資源和環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高,浪費大,污染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來,各地方、各部門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產、建設、流通、消費領域浪費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一些城市建設貪大求洋,汽車消費追求豪華型、大排量,住房消費追求大面積、高標準,有的產品過分包裝,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這樣,不僅造成資源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煤電油運緊張,環境污染加重,導致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而且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我國資源支撐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已經難以承受。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央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今后一個時期,人口還要增長,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路子。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城市化步伐加快,資源需求持續增加,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節約資源。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既是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資源問題,著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近年來,我國石油、礦產等重要資源進口越來越多,對國外市場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過多地進口資源,不僅耗費大量資金,而且會加劇國際市場供求矛盾,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方面的問題。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對于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總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和長遠發展。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切實用大力氣抓緊抓好。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節約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務求建設節約型社會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