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資源消耗大、利用水平低。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國礦產品消耗強度高于發達國家,從礦產資源的消耗強度看,在現行匯率下,我國每萬元GDP所消耗的鋼材、銅、鋁、鉛、鋅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即使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也高出許多。2003年,我國實現的GDP按現行匯率計算為1.4萬億美元,約占全世界GDP的4%,但為此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經折合后粗略估算為50億噸。
二是資源浪費驚人。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僅為30%,小型煤礦的煤炭資源回收率只有10%~15%;資源浪費現象比比皆是,如公共場所長流水、長明燈現象,過度包裝愈演愈烈,浪費糧食問題屢見不鮮,開發區等非農業用地侵占和浪費耕地、破壞土地資源現象十分嚴重。
三是再生資源的資源化水平低,大量可利用的資源作為廢棄物白白浪費掉,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發達國家再生有色金屬的產量一般占其有色金屬總產量的30%~40%,而我國僅為15%~20%。我國每年約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
(二)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胡亂丟棄現象嚴重。據測算,目前我國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00~350億元。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由于我國廢舊物資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運輸費用高,銷售價格低,致使部分品種回收量減少,與實際生成量相差較大,資源流失嚴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如我國每年丟棄的鎘鎳電池(二次電池)2億多支;廢舊家用電器、電腦及其他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還未能提上日程。
(2)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廢舊物質回收行業的發展,但目前絕大多數廢舊物資回收加工企業仍舊是微利或無利,基本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從而阻礙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國有回收企業由于歷史原因形成人員、債務包袱重,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弱,經濟效益差,相當一部分回收企業虧損嚴重,某些回收公司經營難以為繼,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發展呈低水平徘徊。
(3)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資金投入少,技術開發能力弱,導致廢舊物資加工處理工藝落后,技術及裝備水平極低,一些與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相伴的環境污染物未能妥善處理。即使是先進適用的技術,也由于缺少資金而難以推廣應用。大部分再生資源的加工處理技術還十分落后,與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差距甚遠。
(三)我國資源利用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對資源節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沒有落到實處。在發展思路上重開發、輕節約,重外延、輕內涵,重速度、輕效益;把資源節約僅僅作為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的權宜之計,供應緊張時重視節約,供應緩和時放松節約;資源節約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資源節約還沒有成為廣大企業和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等。
二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等突出問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還沒有深入人心。
三是資源節約法規、標準不完善,執法不力。雖然有《節約能源法》、《水法》等,但可操作性差,配套法規不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標準制定工作滯后。
四是缺乏有效的資源節約激勵政策,工作難度越來越大。
五是技術裝備水平落后。
六是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資源節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