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系創建于1985 年,現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和能源化學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226 人。現有教授9 人、副教授16 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22 人,同時聘請德國客座教授2 人,瑞典客座教授1 人,韓國客座教授2 人,國內客座教授8 人。先后有十余位教師被派往德國、美國、英國、瑞典、日本等國高等院校進修學習和交流講學。擁有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12000 平米實驗室,常規的化學工程、材料工程等實驗手段齊全,其中有安徽省屬高校中配置最強的膜過程實驗室,具有鮮明特色的能源與粉體材料實驗室,配有紅外、紫外、原子吸收、熒光光譜、核磁共振、掃描電鏡、拉曼光譜、比表面、粒度分布、X 射線衍射、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熱分析、色質譜聯用等一批精密的分析測試儀器。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加強教學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化學工程、材料工程領域的應用研究。全系近3 年參加國家863 項目、國家973 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 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 項,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1 項,教育廳重大研究項目4 項,在各級學術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 余篇,被SCI、EI 收錄第一作者論文300 余篇。認真貫徹落實學院“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開展校企合作,與中國鹽業總公司紅四方集團、國風集團、合肥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共建了一批教學科研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與德國、日本、韓國等國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學業優秀的學生可以申請赴德國、韓國等國家繼續學習深造。
建系以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本、專科畢業生4000 多人,畢業生中涌現了一批專家學者、大型企業領導和本行業的管理技術骨干。每年都有一批在校學生獲得國家、學校和企業設立的獎學金。該系學生多次在全國和安徽省舉辦的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中獲金、銀獎。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6%以上。該系20134年有68 名學生分別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東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十幾所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 本專業為中德合作共建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基本訓練,培養畢業后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商檢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優秀學生可以申請到德國和韓國的高等院校攻讀學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Visual4Basic4語言、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傳遞過程原理、化工工藝學、化工分離工程、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機械與設備、化工設計基礎等。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 實施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粉體材料科學和工程方面的知識及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粉體材料的工業生產過程、設備、生產工藝、制備工藝的專業知識,具有粉體材料測試、生產工藝設計、材料改性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生產、設備及技術管理的能力,培養畢業后能在化工、冶金、陶瓷、建材、高分子材料、食品、醫藥等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優秀學生可以申請到德國和韓國的高等院校攻讀學位。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材料化工基礎、材料科學基礎、粉體工程、粉體性能及測試技術、粉體合成工藝學、無機材料物理性能、粉體性能及測試技術、粉體固結原理及技術、粉末冶金材料與工藝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固體化學、粉體工程技術導論等。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復合材料的工業生產過程和設備、生產工藝、制備工藝、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等專業知識,培養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制備、材料成型與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與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化工、冶金、陶瓷、建材、耐火材料等相關行業工作。優秀學生可以申請到德國和韓國的高等院校攻讀學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無機材料科學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粉體工程、無機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廠設計、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設備等。
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本科) 本專業為中德合作共建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能源化學工程專業” 是我國為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設立的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能源化學工程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特別是新能源技術應用及過程節能知識,熟悉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掌握能源化工實驗技能,了解計算機應用,并具有對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和開發設計的基本能力。畢業生工作領域包括:煤化工、天然氣化工、電廠化工綜合利用、生物質能源化工、固體廢物綜合處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催化劑生產和研發行業。可以在這些行業從事設計、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等工作。優秀學生可以申請到德國、韓國等國家的高等院校繼續攻讀學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Visual'Basic'語言、工程力學,能源機械與設備、化工原理、工程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傳遞過程原理、新型分離技術、能源化學、天然氣與石油化工概論、新能源技術、能源工程管理、熱能轉換與利用、可再生能源工程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