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現有教職工22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51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02人。有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61人。學院下設12個教研室和5個基礎醫學教學實驗室。承擔博士、碩士和本科等不同層次及不同專業的90余門課程。生物學、基礎醫學現為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4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有7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和1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有3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五年來,學院獲得各級教改立項課題54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2項;承擔縱向科研課題155項,其中國家重大科研計劃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項,SCI收錄學術論文250余篇;獲國家、省部和市級科研成果28項;獲國家專利授權28項;學院與美國、日本、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本碩連讀)【專業代碼:100201K】
培養目標:實行七年一貫制、本碩融通以及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具有寬厚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熟練的專業技能,具備一定的科學思維和科研能力,醫學理論水平和實踐工作能力達到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水平的高素質、創新型高級臨床醫師。
學生應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
1、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團隊合作精神;忠于人民,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有奉獻精神,勇于承擔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3、具有與病人、家屬以及醫護人員溝通與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醫學倫理觀念;富有同情心和愛心;具有尊重病人、團結協作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4、遵紀守法,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合法權益。
5、具有自主學習、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終身學習的觀念;具有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具有較強的醫學科學研究能力和發展潛力。
6、掌握較寬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同時具備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
7、掌握扎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社會醫學和醫學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科研技能。
8、熟悉預防醫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中醫、康復保健和臨終關懷的相關知識。
9、具有獨立診治本學科常見病、多發病和初步處理急癥、難癥和重癥的能力。
10、能初步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進行醫學實踐,完善診治方法。
11、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可借助外文詞典閱讀專業外文文獻。
12、掌握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能獨立使用圖書館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本專業問題、獲取新知識。
專業主干課程:人體系統解剖學、人體局部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機能實驗學、臨床診斷學、外科學、外科手術學、內科學、神經精神病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衛生學、分子生物學、科研基本方法。
學制七年,本碩連讀。學生畢業后頒發本科畢業證書和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和臨床醫學碩士學位。
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專業代碼:100201K】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臨床醫療、預防和保健等工作的高級醫學應用型人才。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備臨床工作能力,具備適應醫學科學技術競爭和社會需要的基本素質與發展潛力。
學生應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
1、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人類常見病和多發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理論和技能。
3、具備處理急癥、難癥和重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5、掌握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醫學科學研究的能力。
專業主干課程:人體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機能實驗學、臨床診斷學、外科學、外科手術學、內科學、神經精神病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學制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英語班)【專業代碼:100201K】
專業培養目標、專業主干課程、學制、學位,以及學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與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相同。同時,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英語班)在完成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強化英語教學,實行小班授課,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采取雙語或全英語授課。培養的學生不僅掌握本專業知識,而且具有熟練的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可閱讀、翻譯專業文獻,以及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