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救助與打撈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簡介
交通運輸裝備與海洋工程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船舶與海洋工程系,目前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救助與打撈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五個本科專業。擁有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等三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等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工程力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等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四個工程碩士領域。其中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學院所屬船機修造工程實驗室為交通運輸部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交通裝備先進制造與控制實驗室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職工110名,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2人、高級工程師6人。在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占82%以上,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占80%以上。目前,學院已形成了以博士生導師為帶頭人、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多個學術梯隊。目前本科學生1100余人,統招碩士研究生173人,博士研究生29人,工程碩士50余人。
學院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承擔有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交通部、遼寧省、大連市科研項目以及港航等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幾十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科技進步獎、發明創造獎等,為交通科技發展及企業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主要科研方向包括:氣動元件及系統理論與應用技術、海水液壓電液控制器件與系統、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機電產品設計制造與裝配、機電系統集成與智能化、潤滑理論與技術、形狀記憶合金在傳感、驅動及其機敏結構中的應用技術、救助與打撈技術與裝備、載運工具新材料與表面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船舶新能源技術與材料研究、載運工具摩擦磨損機理及對策技術研究、海洋結構物損傷與控制技術研究、載運工具可靠性失效與檢測控制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化學、類橡膠材料及應用、功能材料及應用;道路與橋梁工程新材料應用、路橋工程耐久性、橋梁工程健康監測與抗震、巖土及地質工程防災減災;現代計算力學的理論和方法、海事結構分析及CAE技術、力學理論及計算技術在現代交通與物流建模與分析中的應用、現代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理論與方法、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流體力學性能、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性能與安全性、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制造工藝技術、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監測和維修、“綠色”船舶與海洋工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業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材料科學基礎理論和廣泛的工程應用能力的高級人才,能夠在冶金、機械、電力、電子、建筑、化工、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各種企業、以及新型材料專業生產單位、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研究和工程技術工作。本專業側重于材料連接、涂料合成及應用、材料表面技術三個方面。
自2010年起,本專業已與英國曼城大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合作辦學,對于優秀學生,可以“3+2”、“4+1”的形式完成學業。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工程數學、機械制圖、電工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分析測試技術、材料表面技術、船舶涂料與涂裝技術、材料可焊性、海洋結構材料失效分析、材料腐蝕與防護;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涂料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
就業方向:除繼續深造外,可以在船舶、冶金、機械、汽車、機車、電力、化工、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所屬的各類企業及研究機構就業,從事與材料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土木工程
本專業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與交通基礎工程相關的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建筑結構、隧道工程等的設計、施工技術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力學、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測設計、橋梁工程、巖石力學、大跨度橋梁結構、隧道工程、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技術、道路試驗檢測技術、橋梁試驗檢測技術、地下建筑結構、地下工程施工、基礎工程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交通、建筑、市政、水利、海岸開發、金融等行業的設計院、科研院所、施工企業、政府機關建設職能部門、機關及工礦企事業單位的基建管理部門、銀行及投資咨詢機構,從事公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咨詢等工作。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現代制造業及相關領域內從事機、電、液一體化為基礎的設計與制造、生產組織管理、應用技術研究、科技開發和經營銷售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遵循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理念,強化綜合能力培養。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學、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管理學基礎、測試技術與信號處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制造工程學、先進制造技術、液壓傳動及控制、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概論、工程系統建模與仿真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在船舶、冶金、機械、汽車、機車、電力、化工、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所屬的各類企業及研究機構就業,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設計、制造、生產組織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
船舶與海洋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師資隊伍年齡職稱結構合理,承擔和完成國家及有關企業集團多項課題,可以獨立設計船舶,為生產單位解決了急需的大量實際問題。船舶CAD實驗室擁有大型船舶設計、船舶建造和結構分析軟件。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計算機程序設計、船舶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構造、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操縱與耐波、船體建造工藝、船舶設計原理、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設備、船舶造型與艙室設計、船舶專業英語、游船設計、船舶設計軟件應用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與船舶檢驗部門、船廠、船舶公司、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船舶配套產業和信息產業等有關單位就業。
救助與打撈工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了解救助與打撈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先進的救撈技術及專業技能,熟悉現代化的救撈設備,能在交通運輸部所屬的救助打撈系統、各類海洋工程公司、救助打撈裝備研究、設計及制造的研究所、設計所、企業以及救助打撈技術培訓的教育機構從事設計、研究、制造、檢驗、指揮、管理及實施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招收思想政治素質好,熱愛救助與打撈事業,紀律性強,身體健康,吃苦耐勞,雙眼裸眼視力均在4.7及以上,且矯正視力均能達4.9及以上的第一外語為英語的男生。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電工學、機械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船舶與海洋工程導論、船舶設計、船舶動力裝置與特種裝備、海洋工程環境、海洋平臺設計、船舶駕駛概論、輪機工程概論、潛水技術基礎、救助工程、打撈工程、海洋工程施工技術、救撈工程項目管理、國際標準合同、救助與打撈政策與法規、救撈應急管理、救撈技術與案例分析、救助與打撈前沿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交通部所屬的救助打撈系統、各類海洋工程公司、救助打撈裝備研究、設計及制造的研究所、設計院、企業以及救助打撈技術培訓的教育機構從事設計、研究、制造、檢驗、指揮、管理及實施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