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電子技術基礎理論、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實際運用能力,具有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及接口技術、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傳感器及應用、VHDL語言及FPGA、DSP及應用、虛擬儀器、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嵌入式系統、電子測量等。
三、專業特色
本專業面向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特別重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部分課程實現理論講授與實驗操作相融合,做到即講即練,先講后練或先練后講,將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實踐技能貫穿于教學始終。實踐教學環節除各課程教學實驗外,還主要安排有:專業技能實訓、電子工藝實訓、專業基礎課課程設計、專業課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另外還開設有實踐性任選課,主要內容為各種電子系統的設計與制作。學生在校期間還可以通過報名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課外開放創新實驗項目和專業性學生社團進一步提高自己專業實踐能力。
四、就業方向(范圍)
1.電子類企業產品研發、營銷、售后服務
2.通信單位系統管理與維護
3.企事業及行政單位電子設備革新、管理與維護
4.現代農業設施的建設與維護
招生類別:理工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融合材料、機械制造、信息、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多學科交叉技術形成的應用性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理論知識及應用能力,能在機械制造領域從事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生產系統設計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及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主要課程
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傳動技術、控制工程基礎、電氣控制與PLC、數控技術與應用、電工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制造裝備設計、機電傳動與控制、自動化裝備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現代模具制造技術等。
三、辦學條件
本專業以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機械工程實驗室”及機械科學與產品設計研究所、高壓水射流研究所、麗水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麗水市快速制造技術服務中心等為支撐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在CAD/CAM/CAE技術、自動檢測與控制、模具設計與制造等領域形成了自已獨有特色。本專業有良好的實驗條件,擁有包括三坐標測量機、快速成形機、數控加工中心、數控銑床、數控車床、萬能工具銑床、線切割機床、注塑機、四柱液壓機、高精度自動檢測儀、萬能工具磨床、滾齒機以及普通車、銑、刨、磨、鉆等應用型機械類人才培養所需的整套設備和CAD/CAE/CAM軟件。有專用實驗室16個,建筑面積5600m2,設備儀器總值1000余萬元,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為培養機械設計、制造類工程師奠定基礎。本專業擁有專任教師2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0名、博士7名(含在讀)、碩士11名;有省151第二、三層次人才各1人,麗水市138人才第二層次1人。近五年來發表學術論文78篇,其中被EI、SCI檢索35篇,出版科技著作1部;承擔了包括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各類科技項目50余項,五年內科研總經費達750余萬元。
四、專業方向
本專業根據浙江省和麗水市的機電、模具、裝備制造業行業特點及發展方向,設置機械制造、機電控制、模具設計三個專業課程方向,以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意識與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適應區域經濟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
五、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具有行業覆蓋面大、就業面廣、專業口徑寬、適應性強的特點。主要面向與機械相關的所有產業,從事機械加工設備操作,工藝規程編制,工藝裝備設計與實施,數控編程加工,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車間技術管理等技術工作,一次就業率高。隨著我國逐步向世界制造中心邁進,本專業的畢業生將更受歡迎,供不應求。
招生類別:理科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自動化專業簡介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電工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自動化單元技術及其集成技術在各類控制系統中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電氣控制系統的基本設計能力、調試和維護能力,能在各類企業和事業單位從事電力控制、電機控制、工業過程控制、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產品設計、制造工藝、系統運行維護和技術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單片機及接口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及應用、現代電氣控制、供配電技術、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DSP及應用、自動化儀表及過程控制等。
三、專業特色
自動化專業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寬口徑專業,各校的自動化專業均有各自的專業培養方向,本校自動化專業有電力電機控制和工業設備控制兩個專業方向。按照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課程講授與實驗教學密切配合提升學生的直覺感受,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安排電工電子技能實訓等專業基礎技能實訓環節、典型控制系統的企業見習、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的綜合設計、畢業實習和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與應用能力。另外,為有志于承擔控制系統運行維護工作的學生開展高級電工培訓與考證,為有學科特長的學生開展課外學科創新實踐活動和各類學科競賽,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
四、就業方向(范圍)
1、機電類企業產品研發、制造、安裝調試和技術管理;
2、發電與輸配電企業的電氣控制系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3、企事業及行政單位的復雜控制系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招生類別:理工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土木工程專業介紹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經濟和地方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房屋建筑、巖土、道路、橋隧、市政等各類工程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的專業人才。畢業生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二、學科方向和主要課程
土木工程開設的主要學科方向為結構工程學、巖土工程學、工程經濟學、工程管理學。
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土木工程制圖與CAD、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學、土質學與土力學、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經濟學、土木工程概預算等。
四、實踐環節
學院非常重視土木工程實驗室建設,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完整建制建筑工程實驗室,擁有建筑面積為2374平方米的土木工程實驗實訓中心,下設12個實驗分室,擁有儀器設備600多臺套,總價值達350余萬元。中心具備教學、科研、施工實訓、社會服務四大功能;正在建設中工科實訓大樓將在2013年底完工后投入使用,屆時將進一步增加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室使用面積,進一步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資源;建立了10余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深入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滿足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需要。
四、專業優勢
1.土木工程專業是社會急需專業,具有強勁的就業競爭力。麗水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培養了一大批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行業急需人才,具有強勁的就業競爭力。歷年來招生就業形勢良好,三年來第一志愿報考率達162%,就業率100%,2012年計劃招生86人,報到率100%,并從外專業轉入21人。
2.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培養立足應用型,加強實踐教學,結合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校期間為在校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如現場管理五大員、測量放線工、造價員、建造師等。
3.土木工程專業教師結構工程科研團隊立足地方特色,開展木拱廊橋結構研究,研究團隊成為浙江仍至全國為數不多的木拱廊橋研究機構;
4.學生科研成果顯著,在省結構設計大賽中,連續獲得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和一個最佳創意獎;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和科技術創新項目,歷年累計立項并完成多達十五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研水平,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就業方向
1.結構設計及建筑設計;
2.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
3.土木工程造價與咨詢;
4.工程投資與開發;
5.巖土勘察與設計
招生類別:理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網絡工程專業
計算機學系共有專任教師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人,具備碩士學位的18人。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1個,省合格實驗室4個,8個公共基礎實驗室,以及10個專業實驗室(分布在計算機綜合、數字媒體和網絡工程三個實驗群中)。計算機學系現有二個本科專業,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
網絡工程專業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計算機網絡的設計和改造、管理與維護、網絡工程規劃與施工、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應用軟件開發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采用“平臺+模塊”課程結構體系??傮w上按三個階段進行培養:第一階段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公共基礎知識的學習,重點是夯實基礎;第二階段是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基礎,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階段進行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知識學習與綜合實踐訓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素質提高。
自2013年起,網絡工程專業開始聯合國內知名企業,由企業選派高級講師,指導第三學年短學期實訓,并在第四學年參與企業的工程實踐,完全由企業主導實踐教學,并由企業方推薦就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
計算機學系共有專任教師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人,具備碩士學位的18人。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1個,省合格實驗室4個,8個公共基礎實驗室,以及10個專業實驗室(分布在計算機綜合、數字媒體和網絡工程三個實驗群中)。計算機學系現有二個本科專業,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計算機軟件設計和開發(對應“Java技術”和“.NET技術”兩個專業模塊方向)或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對應“數字媒體技術”模塊方向)、以及計算機系統管理的應用型本科信息技術人才。
本專業采用“平臺+模塊”課程結構體系??傮w上按三個階段進行培養:第一階段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公共基礎知識的學習,重點是夯實基礎;第二階段是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基礎,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階段進行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知識學習與綜合實踐訓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素質提高。
自2013年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始聯合企業,以末位淘汰輪換機制,在該專業的本科生中,選擇優質生源,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根據以上階段劃分,結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采取“1+2+1”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第一學年進行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公共基礎知識的教學;第二、三學年聯合企業進行專業課程共建,共同完成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基礎的教學;第四學年參與企業的工程實踐,完全由企業主導實踐教學,并由企業方安排就業。最終以就業率、專業就業對口率和就業起薪作為衡量畢業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
(2013年5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