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成立于2010年12月,由原生命科學與工程系和農學系合并而成,現有生物科學(2002年設置)、園藝學(2003年設置)、種子科學與工程(2004年設置,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生物工程(2004年設置)、農學(2009年設置)、葡萄與葡萄酒工程(2010年設置)、食品科學與工程(2012年設置)7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和農學3大學科門類。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06人,教職工73人,其中,專任教師68人,占教職工總數的93.15%。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者3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8.53%;碩士以上學位5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3.53%;甘肅省“555”人才2人、甘肅省“優秀教師”、“園丁獎”、“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人。
目前,學院有實驗樓1幢,使用面積7800平方米;有15個專業基礎實驗室、14個專業實驗室、3個學生科研創新實驗室、4個教師科研團隊研究室、4個標本陳列室,1個教學科研示范園,1個河西走廊生物多樣性展覽館和近20個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有教學儀器設備2320多臺(件),價值1100多萬元,這些條件滿足實踐教學及科研。近五年,學院先后爭取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其他級別各類項目40多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90余篇,其中SCI收錄期刊6篇;出版專著3部,主參編教材3部。
近年來,學院教學科研成績顯著,在學校組織的綜合考核中,每年獲得“優秀”單位稱號,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學院團總支獲省級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3次,先后有6名學生獲省級社會實踐“優秀隊員”稱號,2名教師獲省級社會實踐工作“先進個人”稱號,87名學生獲校級社會實踐“優秀隊員”稱號;先后有10件“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得省級獎勵,有100多名學生在校級學科技能大賽中獲獎。
生物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生物科學和教師教育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中小學生物學教學及與生物科學相關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人體解剖與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學科教學論、普通生態學等。
專業優勢:本專業是我校第一批升本專業,辦學歷史較長,人才培養體系和辦學條件較為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群體優勢突出,學術科研氛圍濃厚,創新能力較強,已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項;教師在教學改革與研究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已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優秀獎各1項;學生學習氣氛濃厚,科研意識強,已在全省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中多次獲獎,獲獎率位居全校第一。近幾年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就業方向:中小學、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科研院所、質檢、商檢、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等行政、企事業單位或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生物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生物工程基礎知識和工程設計等基本技能、能應用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工程領域進行理論研究和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工業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和工業生化設備等。
專業優勢:辦學時間較長,師資結構合理,依生物產業發展趨勢確定專業發展方向,人才培養走產學研合作教育之路,已建成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4個,教學條件優良,畢業生就業渠道較廣、競爭力較強,考研錄取率較高。
就業方向:生物工程公司、制藥企業、食品行業、質檢、商檢、動植物檢疫檢驗、環保等部門或通過考取碩士生繼續深造。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種子生產、加工、貯藏、檢驗、營銷及管理等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植物病理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農作物種子生產、園藝作物種子生產、種子貯藏與加工學、種子檢驗學、種子經營管理學等。
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課程設置以地方種子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為基礎,教學環節完整,實踐教學突出課程實驗、課程實習、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綜合訓練,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與種子生產、加工、貯藏、檢驗、營銷、管理有關的領域以及涉農高職高專學校或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農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作物生產、作物育種、植物保護、種子生產與經營、農業市場開拓與農村發展規劃等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植物病理學、試驗統計方法、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和農業生態學等。
專業優勢:本專業面向現代農業和區域主導產業,堅持為地方經濟和“三農”服務,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的需求,畢業生社會適應性強,就業口徑寬、渠道暢。教學資源豐富、條件優良,已建成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0多個,已有10多位校外行業專家成為本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本專業區域優勢明顯,專業特色突出。
就業方向:農業部門、涉農企業、種子公司、鄉鎮、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農業院校或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園藝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園藝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與園藝科學有關的規劃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學、觀賞園藝學、設施園藝學、園林規劃設計等。
專業優勢:本專業教學活動直接對接地方園藝產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能滿足園藝人才培養之需。師生科研直接服務地方園藝產業發展,地方園藝產業發展可為園藝人才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本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年富力強,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先后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張掖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本專業學生實踐機會多,就業競爭力強。
就業方向:農業科研院所、園林綠化設計公司、農業行政部門及高職高專學校等或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葡萄學和葡萄酒領域從事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葡萄酒化學、釀酒微生物學、葡萄貯藏保鮮學、葡萄品種學、葡萄栽培學、葡萄酒分析與檢測、葡萄酒工藝學、葡萄酒工程學、葡萄酒品嘗學、葡萄酒市場學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符合國家酒類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甘肅省葡萄產業發展方向,重在解決當前釀酒葡萄在種植、加工、營銷和葡萄酒文化傳播方面的人才不足問題。
就業方向:國家機關、科研院所、酒類企業、營銷貿易、葡萄酒莊園、葡萄酒俱樂部、酒文化傳播企業、質檢、商檢等部門或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食品生產、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工作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食品營養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果蔬加工工藝學、食品機械與設備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及技術型人才為宗旨,根據區域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符合國家食品類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甘肅省食品加工產業發展方向,重在解決當前食品加工方面的人才不足問題。
就業方向:科研院所、食品工程公司、食品企業、食品行業、質檢、商檢、動植物檢疫檢驗、環保等部門或通過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