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管理輕發展。
由于文化娛樂場所易于滋生黃賭毒等問題,管理部門采取了各種整頓措施,壓減比例占33%至97%(詳見附表),而對如何繁榮文化市場則甚少思考。文化市場的整治是必要的,但如果掌握不好管理與繁榮的度,也會造成文化市場的萎縮。例如,游戲機室完全用行政手段壓減至58家,既不能滿足需求,也損害了經營者的利益。網吧等娛樂業一方面是證照停發整頓,行業發展受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無證經營管不勝管,依法經營者因納稅和接受管理,反而處于不利的地位。
(二)缺乏宏觀管理和整體規劃。
目前我市還沒有把文化產業作為單項進行分類統計,因而難以對市場的發展走向、消費趨勢,對各種文化產業發展應有的數量、重點、比重、比例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預測。娛樂行業的發展仍處于自發的狀態,政府缺少應有的規劃、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導,導致市場競爭出現局部無序和混亂現象。
(三)地方保護主義問題突出。
由于擔心影響本轄區的經濟發展,有些地方領導成了一些不正當經營的保護傘,縱容、包庇和保護不法經營,增加了整治的難度和阻力。而問題的存在反過來使政府不得不采取限制壓減的政策,造成了一定的惡性循環。
(四)文化市場執法水平有待提高。
文化市場管理權下放到區,后續的指導、監督、檢查等配套的措施也未跟上,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熟悉實體法的運用,不熟悉程序法的執行,執法監督和約束機制也不完善;執法手段落后,經費不足,人手不足,都影響了執法工作的反應能力、威懾力和執法效果;管理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機制不夠健全,法律法規不完備,權責不一致,多個臨時機構同時負責協調職能部門的工作,有的甚至代替了職能部門的工作。
(五)"入世"后市場準入的研究和準備不足。
我國加入WTO后,市場準入擴大。如何運用宏觀指導原則,通過政策法規鼓勵文化資源整合,使文化產業上規模,上檔次,發揮整體效益,大幅提高整體的經濟表現,尚未形成一個成熟、整體的思路。我市現行文化管理體制仍然是傳統文化事業型,這種管理體制管辦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與文化產業主市場的發展要求極不適應。
二、對廣州文化市場現狀的分析
對我市文化市場的現狀,必須有一個客觀和正確的認識,才能夠指導今后的工作,促進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