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社會,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胡錦濤論述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即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權利,一切都依法行事;公平正義,即社會公平和正義成為人們秉持的一個基本原則;誠信友愛,即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充滿活力,即每個人的知識、勞動、創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揮;安定有序,即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即富足的生活與優美的環境相得益彰。建設這樣的社會,就是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和諧社會不會憑空而至,也坐等不來。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是社會建設的主體。和諧美好的社會,需要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各司其職,承擔起自己的職業角色和社會角色,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各守其則,具有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自覺遵循社會規則、規章制度和公共秩序。人人有行動,人人有貢獻,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不僅有賴于扎實的行動,也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是現代社會成熟的標志,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也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應有的重要素質。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自覺地將個人情感上升為行為理性,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冷靜理智的態度對待各種矛盾,從大局出發維護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一個公民應有的作用,也才能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在當前很有現實意義。近年來,日本在歷史、臺灣等問題上開倒車,屢屢失信于中國人民,使幾十年來恢復和發展起來的中日友好關系受到傷害,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表示強烈不滿。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對日關系面臨的各種問題,堅決貫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讓我們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強國力量,把愛國之心轉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學習,扎扎實實地工作,扎扎實實地為構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