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為國際經貿合作與企業跨國投資提供了總體有利的大環境,相應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條件。
一、當前世界正處于向多極化過渡的重要時期。世界各主要力量競相發展,互動增強,呈現出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約的態勢。發展中大國發展很快,國際地位和影響日益上升。多極化的發展將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國際主流,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強多邊主義,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聯合國憲章基礎上加強對話與合作,反對單邊主義,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呼聲。
二、經濟全球化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向新的廣度和深度推進,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流動和配置,推動了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給各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對于中國來說改革開放的進程,就是抓住全球化機遇,不斷融入世界、地區經濟,加快發展的進程。經濟全球化既給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帶機遇,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并妥善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風險和挑戰,努力促使全球化向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三、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區域合作勢頭良好。當前雖然高油價給世界經濟增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歐盟、日本,世界三大主要經濟體出現了同步發展的勢頭。美國經濟發展基礎穩固,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持續增長,通脹壓力較低,抵御外部沖擊能力 強。日本經濟通過調整和改革,出現了明顯的成效,經濟增長主動性強。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增加將推動經濟持續復蘇。歐元區經濟自去年年底開始出現增長加快跡象,內需和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總的來看,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新的周期性擴張階段,發展勢頭看好。區域經濟合作方興未艾。
四、“中國因素”的影響更加突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2000~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4.3%,僅次于美國的30.9%,排名世界第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是歡迎和支持中國發展的,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速順風車。當前國際上“中國熱”不斷升溫。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導致世界經濟的重新分工和利益再分配,對現有的國家經濟利益格局形成一定的沖擊,引起國際社會和相關國家的關注。
五、許多發展經濟國際經濟民族主義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經濟民族主義思潮主要集中在跨國并購領域,實質是搞貿易保護主義,借保護國內市場迎合民族主義情緒。目前這股思潮在一些國家政府、勞工和輿論界聯手推動下,呈現逐步蔓延之勢。歐美“經濟民族主義”出現向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擴散勢頭,并刺激印度、土耳其、拉關和東歐國家效仿,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全球貿易環境,加大了跨國投資的風險和成本,損害了正常的國際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無疑也將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 來源:考試大
六、傳統安全威脅依然存在,非傳統安全威脅更加突出。當前世界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復雜。許多國家的領土完整、國家主權和政權體制還面臨來自外部的種種威脅和挑戰。另一方面,非傳統安全威脅在全球范圍內明顯上升。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國際恐怖勢力在一些地區還相當活躍,環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自私、跨國犯罪以及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此外,重大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威脅,颶風、地震、禽流感等災病頻發,給收災國家和地區造成嚴重損失,其影響遠遠超出受災國國界。高致病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也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隱憂。總之,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變化很深刻,既給我國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我們在實施和推進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時候必須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做到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