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西醫病因病理是中西醫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下面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助大家順利通過中西醫實踐技能考試。
1.病因
圍絕經期最主要的病因是卵巢功能的衰退,卵巢漸趨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減少,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此外,患者機體老化以及精神、神經和所處社會環境因素、心理創傷、家庭矛盾等因素亦可相互影響而導致發病。
2.病理
(1)卵巢變化圍絕經期的最早變化是卵巢功能衰退,表現為卵泡對FSH敏感性下降,對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漸增加,然后才表現為下丘腦和垂體功能退化。圍絕經期后,卵巢體積縮小,卵巢皮質變薄,原始卵泡耗盡,不再排卵。
(2)性激素變化
1)雌激素:圍絕經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絕經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婦女體內低水平的雌激素主要是由來自腎上腺皮質以及來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經周圍組織中芳香化酶轉化的雌酮。
2)孕酮:絕經過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增生期延長,黃體功能不全,導致孕酮分泌減少。絕經后無黃體酮分泌。
3)雄激素:絕經后雄激素來源于卵巢間質細胞及腎上腺,總體雄激素水平下降。其中雄烯二酮主要來源于腎上腺,量約為絕經前的一半。卵巢主要產生睪酮,由于升高的LH對卵巢間質細胞的刺激增加,使睪酮水平較絕經前增高。
(3)促性腺激素絕經過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動型,LH仍可在正常范圍,但FSH/LH仍<1.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誘導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加,進而刺激垂體釋放FSH和LH增加;同時,由于卵泡產生抑制素減少,使FSH和LH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較LH更顯著,FSH/LH>1,絕經后2~3年達最高水平,約持續l0年,然后下降。卵泡閉鎖導致雌激素和抑制素水平降低以及FSH水平升高,是絕經的主要信號。
(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絕經后GnRH的分泌增加,與LH相平衡。
(5)抑制素絕經后婦女血抑制素濃度下降,較E2下降早且明顯,可能成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