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黏度正常范圍:毛細管黏度計法:切變速率為115(S-1)時,黏度為5.61土0.85mPa/s;切變速率為46(S-1)時,黏度為7.3±1.1mPa/s;切變速率為11.5(S-1)時,黏度為10.4±1.0mPa/s.
檢查介紹:血黏度指血液流動時鄰近兩層平行流體層互相位移時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
臨床意義:全血黏度測定可為臨床許多疾病,特別為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全血黏度升高見于:
a)血漿蛋白異常: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纖維蛋白血癥等;
b)紅細胞數增多:原發性或繼發性真紅細胞增多癥、肺源性心臟病、白血病、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
c)紅細胞聚集性增加促使血液黏度增高者:心肌梗死、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肺梗死、視網膜動靜脈栓塞、異常血紅蛋白病等;
d)其他:高脂蛋白血癥、雷諾綜合征、腫瘤等。
減少:貧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癥、急性肝炎、婦女經期及妊娠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