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碼、名稱:641體育學綜合理論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
試卷內容主要包括:學校體育學、運動生理學、體育社會學的相關知識。
二、考試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體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的能力。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學校體育學》
(一)學校體育的產生與發展
1.國外學校體育的產生與發展
2.我國學校體育的歷史與沿革
(二)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
1.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
2.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
3.學校體育與現代教育
(三)學校體育的結構、功能與目標
1.學校體育的結構
2.學校體育的功能
3.學校體育的目標
4.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組織形式
(四)體育課程
1.體育課程概念與類型
2.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3.體育課程編制
4.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五)體育教學目標
1.體育教學目標的概念和功能
2.體育教學目標體系
3.體育教學目標改革發展的方向
4.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六)體育教學過程與原則
1.體育教學過程概念及基本特點
2.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交往
3.體育教學原則體系
(七)體育教學方法
1.體育教學方法概念及分類
2.中小學常用體育教學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3.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八)體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1.體育教學設計含義與一般程序
2.體育教學的中觀教學設計
3.體育教學的單元教學設計
4.體育課程教學設計
5.體育教學的實施
(九)體育教學評價
1.體育教學評價概念與類型
2.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理念與標準
3.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十)課余體育的特點、功能及組織形式
1.課余體育的地位與特點
2.課余體育的功能與價值
3.課余體育的組織形式
(十一)課余體育鍛煉
1.課余體育鍛煉特點與原則
2.課余體育鍛煉的內容與計劃
3.現代余暇體育
(十二)課余體育訓練與學生體育競賽
1.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原則與管理
2.課余體育訓練的內容與計劃
3.學生體育競賽的特點價值與內容
(十三)學校體育管理體制與法規
1.學校體育管理機構職能與方法
2.學校體育管理的主要內容
3.學校體育法規
(十四)體育教師
1.體育教師的地位與勞動特點
2.體育教師的類型特征
3.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與職責
4.體育教師的培養與培訓
(十五)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
1.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新課程標準的目標
3.新課程標準的評價
第二部分: 《運動生理學》
(一)骨骼肌機能
1.肌肉收縮的原理
2.肌肉收縮的形式
3.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征
4.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形態、生理、代謝特征以及與運動的關系
(二)血液與循環機能
1.血液的理化特性與生理功能
2.心臟泵血功能及其評價
3.血管中的血壓和血流
4.運動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三)呼吸機能
1.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2.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3.氧氣的血液運輸與氧解離曲線的意義
(四)物質與能量代謝
1.肌肉活動與物質代謝
2.人體運動的能量供應
(五) 腎臟機能
(六) 內分泌機能
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機制
2.幾種主要激素的生物學作用:糖皮質激素與應激反應;兒茶酚胺與“應急”反應;
生長激素;胰島素;睪酮
(七)感覺與神經機能
1.感覺與運動
2.肌肉運動的神經調控
(八)運動技能
1.運動技能的生理學本質
2.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九)有氧、無氧工作能力
1.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礎:最大攝氧量的概念、影響因素、在運動實踐中的應用
乳酸閾概念、在運動實踐中的意義
2.無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礎
(十)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十一)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律
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極點與第二次呼吸;穩定工作狀態;運動性疲勞產生機制,判
斷運動性疲勞的指標及方法;恢復過程的一般規律(超量恢復);促進人體功能恢復
的措施
(十二)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與體育運動
1.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與運動
2.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第三部分 : 《體育社會學》
(一)體育社會學學科的基本屬性
1.國內外學者對體育社會學屬性的認識
2.國內外體育心理學發展的基本特征
3.體育社會學的學科價值
(二)概念及理論
1.體育社會學中的體育人口、社區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社會變遷、社會分層、
社會控制、休閑體育、體育文化、等基本概念
2.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社會需求、競技體育、社會體育等體育社會學及社會學相關
理論
(三)體育社會現象解釋
1.社會變遷對體育的影響
2.體育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
3.運動暴力的成因解釋
4.體育行為形成規律的社會學解釋
5.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價值
6.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現代體育的社會學特征
7.體育在現代化、社會化中的作用
參考書目:
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鄧樹勛,王健. 《運動生理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