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學》科目(40%)
一、考查目標
水產養殖學是一門實用技術課程,它是研究水產養殖對象、主要養殖方式、水產養殖技術措施,水生動物疾病防治等內容。重點考察學生掌握水產養殖的相關技術環節及基本技能。
二、試卷類型
1、 題型結構
填空(10分)、名詞解釋(10分)、簡答題(20分),共計40分。
2、 內容結構
主要水產養殖對象(25%)、水產養殖方式(25%)、水產養殖技術措施(25%)、水生動物疾病防治(25%)。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1、水產養殖對象
1) 主要養殖魚類
2)主要養殖貝類
3)主要養殖甲殼類
4)主要栽培藻類及其他水產養殖動物
2、 水產養殖方式
1)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圍攔養殖
2) 淺海浮筏養殖、淺海底播增養殖
3、水產養殖技術措施
1)放養的生物學技術(種類、規格、混養原理、密度、輪養)
2)養殖池水質調節及控制措施
3)飼料選擇和投飼技術
4)活魚運輸技術
4、水生動物疾病防治
1)疾病的發生和預防
2) 水生動物疾病的初步檢查和診斷
3)常用藥物及使用方法
《魚類生態學》科目(30%)
一、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并掌握魚類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了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進展,掌握魚類生活史、生長發育、洄游與集群的規律,種群與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了解水域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及劃分。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30%)、簡答題(70%),共計30分。
2、內容結構
魚類生長與攝食(20%),魚類發育、洄游與集群(40%),種群與群落(20%),水域生態系統(20%)。
三、考試內容
1、魚類生活史及其發育階段的劃分、特點;年輪的概念及年輪標志類別。
2、生長的基本概念和式型、外源因子對魚類生長的影響。
3、魚類食性類型及攝食形態學業適應,食物組成變動規律,影響選擇性的因子及最適縈餌理論。
4、魚類的兩性系統,性腺發育與環境因子,產卵群體,繁殖力變動,繁殖方式及生態類型。
5、洄游、集群概念,洄游的類型;了解洄游的原因及定向機制。魚類分布的理論及魚類的行為感覺在漁業上的應用。
6、種群的基本概念和鑒別,種群豐度估計,種群數量變動基本模型,有效種群,環境承載量,生物量,生產量,剩余漁產量等基本概念。
7、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群落的分類和命名,群落演替;魚類生物性相關:競爭,捕食,寄生,共生;食物鏈及其能流過程: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級和生態錐體,能量流和生態效率;魚類群聚和物種多樣性:魚類群聚結構的特征,魚類物種多樣性的一般式型,影響魚類物種多樣性的因子。
8、生態系統概念,水域生態系統的劃分;生態系的主要屬性;生態系的結構和功能;人類活動對水域環境和魚類資源再生的影響:過度捕撈,水域污染,水利農田建設;水域綜合調查和治理:水域綜合調查,水域綜合治理生態工程。
《水生生物學》科目(30%)
一、考查目標
水生生物學是一門以生物進化為線索、以適應水域環境為特質,系統闡述水生生物系統分類,形態結構與生命運行規律的演化過程,以及主要經濟動植物分類地位、形態特征、生活方式、生態習性、生活史以及經濟意義等為主要內容的漁業領域專業基礎理論課。考生應了解水生生物學的主要名詞和基本概念,掌握水生生物形態分類的基本知識、常見水生動、植物的主要特征和開展水生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獨立鑒別常見水生動、植物種類的能力,能并能靈活分析水生生物與水域環境間相互關系的應用性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2分(每題3分);簡答題6分(每題6分);論述題12分(每題12分),共計30分。
2、內容結構
水生植物(40%)、水生動物(6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水生植物
(1)藻類:要求考生掌握藻類、浮游植物和著生藻類的定義;藻類細胞構造特點,藻類的經濟意義及繁殖方法;藍藻、紅藻、甲藻、褐藻、金藻、硅藻、綠藻等各門常見種類的分類地位、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生活周期、生態分布及意義。
(2)水生維管束植物:要求考生掌握蕨類植物門的主要特征,常見種類形態特征、分類地位及生物學特點;被子植物門的主要特征,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主要特征,常見種類特征,分類地位及生物學特點;水生維管束植物的生態類群,生態分布及意義。
2、水生動物
(1)水生原生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原生動物的主要特點、繁殖方式及常見屬的特征及其浮游生活適應機制。
(2)腔腸動物:要求考生掌握腔腸動物的主要特點、繁殖方式、常見屬的特征及常見種類的浮游生活適應機制。
(3)輪蟲動物:要求考生掌握輪蟲的主要特征、常見屬的特征及常見種類的浮游生活適應機制。
(4)水生環節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多毛類的主要特征,常見屬的特征。
(5)水生軟體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軟體動物的主要特點、生態分布、繁殖方式、常見屬的特征、主要經濟種類的構造及其生態適應機制。
(6)水生節肢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軟體動物的主要特點、生態分布、繁殖方式、常見屬的特征、主要經濟種類的構造及其生態適應機制。
(7)水生棘皮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軟體動物的主要特點、生態分布、繁殖方式及常見屬的特征、主要經濟種類的構造及其生態適應機制。
(8)毛顎動物:要求考生掌握毛顎動物的主要特征、生態分布、繁殖方式,常見屬的特征及其生態適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