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水產養殖的主要種類包括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等,其中水產經濟動物增養殖理論與技術有其通用性,在著重考查水產經濟動物通用理論和通用技術同時,又注意考查各大類有關常規品種和名特品種養 殖原理和應用技術。要求考生熟悉水產養殖基本理論,掌握水產養殖基本技術與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 解決有關養殖生產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考試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 紙相應的位置上。考生不得攜帶具有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3、試卷結構
①《貝類增養殖學》考核比例為 30%,分值為30分;
a) 《蝦蟹類增養殖學》考核比例為 40%,分值為40分;
b) 《魚類養殖學》考核比例為 30%,分值為30分。
《貝類增養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水產養殖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貝類增養殖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貝類養殖基礎理論和生產技術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水產養殖學專業人才。本考試測試考生對貝類養殖的生物學原理、苗種培育技術、養成技術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試卷結構
專業術語和基本理論占 30%;苗種培育及養成技術占 30%;綜合應用與分析占40%。
三、考試內容
1、貝類養殖的概念和發展概況
貝類和貝類養殖學的定義;貝類與人類的關系;貝類養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2、增養殖貝類的生物學
貝類的形態和基本術語;貝類的生態習性;貝類的繁殖和生長。
3、貝類的苗種培育
(1)半人工采苗:貝類的生活史;半人工采苗的原理和方法;采苗預報。
(2)室內人工育苗:育苗基本設施;水處理方法;人工育苗的一般操作方法。
(3)土池半人工育苗:土池半人工育苗的應用范圍及一般方法。
4、貝類的養殖技術
(1)固著型貝類:牡蠣的經濟種類、生態習性、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和養
成技術。
(2)附著型貝類:扇貝的經濟種類、生態習性、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和養
成技術。
(3)埋棲型貝類:主要經濟種類、 蚶的生態習性、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
和養成技術。
(4)匍匐型貝類:主要養殖種類、生態習性、餌料培養、室內人工育苗及養
成技術。
(5)珍珠的養殖:珍珠的定義、珍珠的成因、人工育珠的原理、珍珠的形成
過程、插核部位和插核方法、珍珠的育成方法。
《蝦蟹類增養殖學》考試大綱
一) 考試目標
本考試力求反映水產養殖專業和水生動物醫學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本專業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蝦蟹類增養殖的基礎理論、實用技術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水產養殖專業人才。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蝦蟹類生物學基礎理論、苗種生產原理與技術、養成生產技術與管理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
分別為:
1.了解概況: 考查考生對蝦蟹類生物學及基本養殖原理與理念的掌握。
2.把握技術: 考察考生熟悉蝦蟹類生產與管理的流程與關鍵技術的程度;
3.綜合運用: 考核考生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及管理原則,綜合分析具體實
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生物學基礎理論考核的比例為 20%;
苗種生產技術與管理的比例為 40%;
養成生產技術與管理的比例為 40%。
三)考試內容
(一)養殖生物學基礎理論與概況
1.蝦蟹類生物學原理
蝦蟹類的生長、繁殖;分類特征;習見種類。
2.養殖概況
主要養殖區及養殖種類;生產方式及特點;養殖種類的生產特性。
(二)苗種生產技術
1.苗種生產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組成;關鍵技術。
2.水處理工藝及水質維護技術
水質指標與水處理基本原則;工藝流程;管理原則與技術。
3.親體培育
親體來源;培育技術;促熟技術與工藝。
4.餌料系列與投喂技術餌料系列的組成及確立原則;投喂管理。
(三)養成生產技術與管理
1.養成生產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組成;關鍵技術。
2.水質調控及管理技術
水質標準;調控技術及應用管理。
3.投喂技術
投喂量;投喂管理技術。
4.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原則與內容;主要途徑與關鍵技術;綜合管理技術與實踐。
《魚類養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水產養殖專業、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專業碩士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魚類養殖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養殖魚類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并形成基本技能。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魚類養殖專業人才。
二)試卷結構
專業術語和專用名詞等基本概念為 20%,魚類養殖的基本技能為 40%(不含具
體養殖工藝),與魚類養殖生產密切有關的基本理論占 40%。
三)考試內容
(一)魚類養殖業與魚類養殖學,我國魚類養殖的特色
(二)主要養殖魚類的生物學
我國的魚類資源,養殖魚類的選擇標準和條件,主要養殖魚類的食性、生長特點和繁殖習性等。
(三)主要養殖魚類的人工繁殖
1.魚類繁殖的生物學基礎
魚類性腺發育特點,生長成熟、生理成熟、排卵、產卵的概念,環境因子對魚類性腺發育的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在魚類繁殖中的作用,內分泌系統在魚類繁殖中的作用。
2.主要養殖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
魚類人工催產的基本原理;親魚成熟度的鑒定、適宜催產季節的確定;催產劑的種類、特點和功能;效應時間及其影響因素;孵化及其影響因素;催產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計算方法;親魚種質退化的原因及對策;魚類人工繁殖技術。
(四)主要養殖經濟魚類的苗種培育
1. 主要養殖魚類苗種的生物學
食性及食性轉化、生長特性、棲息習性和對水質的適應。
2. 魚苗的培育
整塘、清塘;各類清塘藥物及其優缺點;魚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輪蟲高峰期下塘的優劣;靜水土池塘培育魚苗、室內水泥池微流水培育魚苗。
3.魚種的培育
池塘培育魚種、室內水泥池培育魚種
(五) 主要養殖魚類的食用魚飼養
1. 靜水池塘養殖
養殖周期和縮短養殖周期的措施,理想養魚池塘的條件,主要養殖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鳙、鯉、鯽、魴)之間的關系,混養、套養、輪捕輪放的概念及特點, “四定”投餌原則,施肥與投餌、飼養管理,魚類浮頭原因及預測、防止和解救措施,增氧機作用原理及合理使用。
2. 工廠化養魚
工廠化養魚的原理與特點,工廠化養魚設施的基本要求,濾池生物膜的培養及其負荷的測定、養魚池的載魚力、流量的調節和計算、飼料及投喂、水質監控,工業化養魚的日常管理。
3. 網箱養魚
網箱養魚的生物學原理,網箱養魚的條件,網箱類型、基本結構及設置,網箱養魚技術,網箱養魚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
(六) 魚類資源保護與增殖
1.魚類資源所面臨的問題
水域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域污染的影響;過度捕撈的影響;圍墾的影響;河湖間水工建筑物造成的生境片斷化影響;瀕危物種增多,生物多樣性下降。
2.魚類資源的繁殖保護措施(繁殖保護,繁殖條件的改良等)
3.魚類資源增殖(人工放流,魚類的移植馴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