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主社會主義
我國古代有個“邯鄲學步”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燕國人,聽說邯鄲人走路的樣子特別好看,就去那里學。由于他只知一味地模仿,結果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樣子,反而連自己怎么走路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家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向別人學習之前,先要搞清楚別人的經驗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適合自己,能不能學得來。如果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貽害無窮。
近來有人宣稱,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一些國家搞民主社會主義很成功,主張中國也要搞民主社會主義。對此,我們應該怎么看呢?
在民主社會主義100多年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其思想主張也在不斷變化。從目前來看,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認為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價值,否認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的客觀必然性;以“自由、公正、互助”為基本理念,尋求在資產階級制度的框架內進行漸進改良;提倡經濟民主,主張提高社會福利,緩和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國家的社會民主黨有的長期執政,
有的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在國家政治格局中有較大影響,在推動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重視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的調節功能,主張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在一定時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他們提出建設“福利國家”,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試圖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和沖突,比如瑞典、丹麥、挪威等國建立了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模式。他們為中下階層群體爭取合法權益,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勞資關系,改善了勞動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擴大了民主權利,等等。但是,這些政策措施畢竟是限制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的,沒有也不可能觸動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不會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的權力結構和階級差別,不會改變和消除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各種弊端。
比如,社會民主黨沒有試圖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北歐一些國家私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般達90%以上,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金融部門基本上是私人所有。因此,民主社會主義本質上只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改良,正如20世紀30年代一位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提出的,民主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病床邊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