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實踐教育創新
一、創新是時代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持久動力。創新教育是迎接未來科學技術挑戰的需要,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師擔負著培養國家棟梁的職責,而教育創新是時代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勇于創新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也是21世紀師德修養中應當涵蓋的內容,是教師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一)創新是科學技術和經濟持續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
2l世紀的教育是創新性的教育。沒有創新,知識經濟主體便失去了生命力;沒有創新,
21世紀的勞動主體便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創新是21世紀教育工作必須遵循的職業準則。
(二)創新是受教育者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
不同的時代對勞動者的要求不同。在農業經濟時代,要求勞動者具有豐富經驗以及勤勞與智慧;在工業經濟時代,要求勞動者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育面向未來的事業、來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人們要想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順利地生存下去,就必須充滿智慧、不斷創新。所以'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事業'理應培養學生從小樹立創新的志向,懂得創新的意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職責,所以,教師能否積極、主動地把創新放在育人的重要位置,將不僅僅是教師的一種能力問題,更是教師的一種職業道德問題。
(三)創新是教師職責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
新的時代,人們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夠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等創新品質去引導、感染、帶動、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在教師的示范、榜樣作用下,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比如采用新穎的方式、方法。
二、實踐教育創新的師德規范
教師在實踐教育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有教師的職業道德作保證。具體要求如下∶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實踐創新教育,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正在發展中的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作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來培養。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標準衡量不同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張揚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